字體大小:

再傳狗爪抓出了「貓抓病」?!淺談人畜共通傳染病!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內科陳惇杰主治醫師、陳彥旭主任

有一天下午,小玲拿著耳鼻喉科的轉診單,帶著焦慮的眼神走進了診間。她說:「我的脖子又痛又腫已經兩個禮拜了,怎麼吃了藥還是不會好?」詳細問了病史後知道,她的左手曾被她飼養的小狗抓傷,三天後便感到發燒、頭痛、疲倦等不適,同時左邊脖子也開始疼痛腫脹。

耳鼻喉科診所曾經給她clindamycin的抗生素治療,但是症狀並沒有好轉。因此這次門診中便幫她作了血液的檢查,並給予azithromycin的口服抗生素治療。數天後,小玲的症狀就逐漸改善。兩週後,疾病管制局的血清報告證實了小玲得「貓抓病」!為什麼會經由狗抓傷而得到貓抓病呢?

原來小玲曾經將小狗寄放在獸醫院,是不是剛好有帶著貓抓病細菌的貓蚤寄生到小狗身上,而導致小玲生病,這可能需要進一步調查才能證實。

貓抓病是由Bartonella hensela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藉由帶菌的貓蚤傳染給幼貓。大部份的貓感染後並不會出現症狀,但經由貓抓傷、舔傷口或咬傷,會導致少數人的感染,其症狀包括發燒、疲倦與局部淋病腫大等,嚴重感染還會產生腦炎、神經炎或骨髓炎。

台灣在1998年首次有病例報導,之後每年約有15-30個病例被疾病管制局證實。診斷通常需要依賴血清抗體檢驗的結果來確診。有症狀的病人可以使用azithromycin,rifampin,ciprofloxacin或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等抗生素來治療。

由於人類的科技發展,對環境的過度開發,我們與動物的交流也愈來愈密切。但隨之而來的許多新興或再浮現的傳染病,如狂牛病、亨德拉與立百病毒、猴痘、西尼羅病毒,乃至於近年來的SARS冠狀病毒、H5N1禽流感、類鼻疽與第二型豬鏈球菌感染等,都與動物的接觸有關。

不僅會危害農畜生產(如去年初台灣的雞隻感染H5N2低病源性禽流感,使得國人「聞雞色變」,撲殺了40多萬隻雞,造成了經濟上有形和無形不小的損失),威脅人類健康,還會導致社會不安及人心浮動。

因此,民眾看病時一定要詳細的提供旅遊史與動物的接觸史;臨床醫師應該加強人畜共通傳染病的認識與警覺;政府機構要落實可疑動物死亡的監視系統,並加強農政與衛生單位的連繫,以防堵未經檢疫的動物走私進口。如此才能早期防範這些層出不窮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入侵我們的寶島。


本文摘自: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六卷第三期(95年8月)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