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秋意涼!「顧肺管」有撇步∼季節變化對氣喘兒是壓力!

最近早晚溫差大,因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來求診的病人數持續攀高。中醫聖典「素問」曰:「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秋天裡,偶爾會出現炎熱如夏的天氣,正所謂的「秋老虎」之說。

白露之後,雨水漸少,天氣逐漸乾燥,正所謂「秋燥」,此時晝夜溫差大,寒熱多變,若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受風邪致病,甚者引發舊疾,故而此時必須注重保養,使體內陰氣內守,以避免疾病纏身。時序一過中秋,「寒露」、「霜降」後便要進入「立冬」,在此秋天時節,尤其是平日就有氣喘過敏的民眾更應該加強呼吸道的保健以增加抵抗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任蔡文興說,門診中常常有病人會詢問,我的小孩氣喘要多久才會好?其實只要是家中有氣喘兒父母,每當季節變化對氣喘兒是一大壓力,家長也顯得憂心焦慮,雖說過敏性氣喘有一部份與遺傳體質有關,但是如果調養得當,部分病人在青春期有自然痊癒的趨勢。所以如何加強身體的抵抗力,以及給予小孩正確治療和照護,讓小孩有個健康的身體,正是當下必做的課題。

外邪與正氣總是在進行拉鋸戰,所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明了當人體的抵抗力降低之後,外界的病毒細菌便會趁虛而入,當然淪為戰場的便是我們的身體。人體免疫防衛系統在中醫則稱之為「衛氣」。肺除了主氣、司呼吸,還具有宣散衛氣功能。

如果肺氣虛弱,無力宣發,可造成表皮層之衛氣不足,臨床上則可出現怕冷、多汗、容易感冒,甚至於出現皮膚搔癢異位性皮膚炎。對於肺氣不足引起喘咳,可用含有辛味、甘味發散宣佈衛氣中藥,例如桂枝加厚朴杏仁湯、越婢加半夏湯或小青龍湯來治療氣喘。

至於衛氣來源,是從脾胃吸收運化食物的精微物質而生成的,所以增加脾胃之功能,的確可以加強身體的抵抗力。可選擇健脾的方劑,例如小建中湯、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來調理脾胃,臨床上的確有其殊效。蔡文興醫師說,入秋後天氣轉涼,空氣乾燥,人體的新陳代謝機能逐漸減退,而皮膚及黏膜的水份不夠,較為乾燥,這時我們的生活、起居、飲食、活動,乃至於精神、情緒都必須有所調整。

秋天生活保健應做到下列幾點:

1. 睡眠宜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身體好是起居作習最主要的法則,入秋後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是最合乎自然的。

2. 穿著適當以防著涼—
入秋後天氣變涼,早晚更為明顯,必須隨天氣變化適當地增減衣物,以免涼氣侵襲得到感冒。

3. 適度活動以增強體質—
宜多進行戶外活動,散步、慢跑、做體操、練太極拳皆宜,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恆,才能鍛鍊身體和增強體質。

4. 心情要保持寧靜,慾望要有所節制—
內經中記載「使志安寧,收斂神氣,無外其志」,就是要我們秋天要保持心境安逸寧靜,不要胡思亂想,慾望儘量減少,身心才能健康。

5. 飲食以溫和滋潤為主,並少吃辛燥—
「燥者潤之」,這是防燥治燥的原則。秋燥時節除了要多喝開水,保持水份足夠之外,還要多吃一些溫和滋潤的食品,如芝麻、蜂蜜、核桃、木耳、乳品、糯米及梨等,而一些辛辣、燥熱、燒烤之物則應儘量避免。

6. 皮膚要保濕防燥—
皮膚易於乾燥者,要減少洗澡的次數,水溫不可太熱,儘量少用肥皂及避免搓洗。沐浴後,臉部可以抹些乳液,身體可以嬰兒油或綿羊油保養。

7. 還有不要過度「燃燒生命」—
像熬夜、過度疲勞、參加太多補習,每週一至週六像陀螺不停地轉,當然會累垮身體。

在中醫內經有一句話:「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在冬天較溫暖的氣候時,體能被過度消耗,開春以來感冒這一類的問題就明顯的增加,去年冬天還活力十足,在春天蒞臨沒有足夠的能量,就被猖獗的病毒外邪擊倒。

蔡文興醫師說,鼻過敏、氣喘兒、氣管敏感者在緩解季節,不要過度消耗體能,注意天氣變化不要著涼。只要做到起居有時,平日多運動,不要飲食冰冷之品,加上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這才是「顧肺管」的好撇步。


新聞資料來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