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肚裡的奏鳴曲?濫用抗生素引發偽膜性大腸炎!

一位81歲劉姓婦女,長期臥床,數月前因發燒由護理之家送來本院急診。患者過去有高血壓、心臟病及腎功能不全病史。於急診時發現患者意識尚清楚,輕微發燒(37.5℃),白血球昇高(16800),尿液檢查正常,有輕度黃疸(總膽紅素1.94)。腹部超音波顯示總膽管擴大。在疑似膽管炎的診斷下,於住院後開始給予抗生素治療。白血球及黃疸指數於住院兩天後迅速得到改善,然輕度發燒持續存在。

住院一星期後,患者開始出現腹瀉,一天數次。開始我們不以為意,但腹瀉時多時少卻不曾消失,乃於數天後檢查糞便,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診斷結果疑似偽膜性大腸炎。在給予Metronidazole治療後,數天內腹瀉即得到緩解。患者後又因尿路感染而發燒再起,於治療後亦得到痊癒。該員前後住院四週,出院時已無發燒且未有腹瀉情形。

腹瀉是臨床極為常見的症狀。食物中毒會腹瀉;大腸急躁症會腹瀉;各種不同原因的大腸炎會腹瀉;大腸息肉、大腸癌也會腹瀉。腹瀉時查原因當然有其必要,但除非真正腹瀉不止,或伴隨某些特殊症狀而懷疑特殊疾病,通常我們都會先給予症狀治療,包括止瀉劑或再加上消炎滅菌劑(抗生素)。殊不知使用抗生素本身也可能導致腹瀉。國人普遍愛吃藥,抗生素的消耗量更高居世界第一,服用抗生素與腹瀉的關係,不可不察。

使用抗生素引起腹瀉,可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單純腹瀉,第二種是引發腸炎,甚者,造成偽膜性大腸炎。前者原因不明,可能與體質虛寒有關,而抗生素本為性寒之物。症狀為服藥時稀便樣腹瀉,停藥後即緩解。大腸鏡檢查少見發炎現象,再次服藥腹瀉也再重現。後者在大腸鏡檢時可見明顯發炎,嚴重者有黃白斑塊黏附,更甚者黏膜壞死,即所謂偽膜性大腸炎。這是一種梭狀桿菌過度滋生所造成的特殊腸炎。

梭狀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一種格蘭氏陽性厭氧性桿菌,可形成孢子,廣泛分佈於一般環境中。它不是人體腸內正常的菌叢,健康成人只有2∼3%大腸內有此細菌,通常以孢子的形態存在,是人們由環境中攝入。在特殊的環境,例如醫院、護理之家,有較多此菌存在,所以醫院患者及護理之家的老人存在梭狀桿菌者高達10∼25%。

人體大腸內本有大量細菌,其中大部分為厭氧性,體內若有梭狀桿菌,平時受到正常腸內菌的壓抑,無法作怪,只能以孢子的形式存在。有梭狀桿菌的人,在使用抗生素至某一程度,尤其是對厭氧菌有效之林絲菌素類、頭孢子菌素類及合成青黴素類,正常的大腸菌叢受到破壞,使梭狀桿菌孢子有機會轉變成菌體而大量滋生,進一步分泌毒素造成所謂偽膜性大腸炎。因此偽膜性大腸炎的發病必須有二條件:一、體內有梭狀桿菌;二、有使用抗生素

梭狀桿菌基本上不侵入大腸黏膜,而是藉由分泌毒素,造成腸黏膜發炎。黏膜表面會有黃白色斑塊附著,形成特殊的內視鏡表現。因此偽膜性大腸炎的診斷主要依靠大腸鏡檢查及糞便內毒素檢測。以糞便作細菌培養必須用特殊培養基,因此比較少作。近年藉PCR技術來放大毒素的基因,也是一種診斷的新方法。

在以前不知偽膜性大腸炎致病機轉的年代,住院患者及護理之家老人發生的流行性腸炎,常導致嚴重的後果。現在由於對疾病的了解及診斷技術的進步,偽膜性大腸炎的治療已不是問題。雖然它是使用抗生素而發生,基本上還是細菌所造成的疾病,所以還是要用抗生素來治療。

通常以Metronidazole或Vancomycin口服一至二星期即可獲得不錯的效果。只是有一部分患者會復發,這應是梭狀桿菌形成孢子,而藥物尚未完將之清除所致。只要再重覆治療,或併用離子交換樹脂即可,也可加上乳酸菌製劑,加強治療效果。通常預後都是不錯的。

濫用抗生素,不僅是國人,也是許多醫師的通病。許多問題都是我們自己吃出來的(藥物、食物皆然)。各位朋友,下次好端端的突然腹瀉,想想是不是抗生素吃多了!


新聞資料來源:台南醫院
本文作者:台南醫院胃腸科主任 吳俊賢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