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心臟「碰碰跳」是正常的嗎?改善心悸從生活開始!

大家都知道,心臟無時無刻都在跳動,卻很少自覺它的存在。當我們自覺心臟跳動,那種異樣而不適的感覺,稱之為心悸。心悸在心臟科門診是很常見的症狀。心悸在臨床心電圖上的呈現,即稱為心律不整。

案例一:溫小姐,46歲,家庭主婦。有固定打羽球的習慣。因高膽固醇血症,高血壓及心律不整定期接受藥物治療。近日偶感心悸不適,多發生於憂慮想事情時,運動打球反而不會。心電圖顯示心房早期收縮。治療僅予以心理支持,並未針對心律不整改變治療用藥。

案例二:陳太太,64歲,家庭主婦。有高血壓及缺血性心臟病。曾因胸悶,頭暈及暈厥數度進出病房。後來在加護病房心電圖監視器偵測到心搏過緩及心搏休止長達5秒。另診斷為病竇症候群。經置放永久性心律調節器後,上述症狀的發生頻率,即大為減少。

心悸通常是心臟收縮太強、太快、太慢或不規律所引起的。心跳速率可能正常(60∼100跳�分)、過快(>100跳�分)、過慢(<60跳�分)或是亂而不規律。心律不整發生導致心悸時,每個人症狀的差異性很大。有些人會覺得心臟蹦蹦跳,跳得很快或跳得很用力。有些人會自覺心臟有額外蹦一下或掉一跳的感覺。有些患者可能合併有頭暈、胸悶、無力、呼吸困難、盜汗、甚至眼前一黑就昏倒失去意識。大多是一陣陣發作,可能持續幾秒到幾個小時的時間。

部份患者的心悸,如前第一個案例,是較良性的,除引起病人的恐慌及焦慮外,不一定會造成生命危害。發作完後大多很快恢復正常,臨床觀察追蹤即可,未必要治療。有些心悸,如前第二個案例,則須盡快處置,以免發生不必要的意外,如因暈倒、摔跤而受傷等。但也些病人,其心悸的發生,其實是嚴重心臟病的警訊,若未儘早處理,可能造成猝死的悲劇。

心悸的成因很多。有些心臟本身結構正常,一些心臟以外的因素誘發心悸,如:緊張焦慮、恐慌、壓力大、甲狀腺機能亢進、貧血、發燒等。另外,一些刺激物如香煙、酒、咖啡、茶或藥物,如支氣管擴張劑等也會引起心律不整,造成心悸的症狀。有些心悸則肇因於心臟本身結構的異常。如:高血壓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病變或缺血性心臟病等。

心悸的診斷,常須仰賴詳細的病史身體檢查心電圖。抓到不正常的心電圖後,醫師會視需要安排其他相關檢查尋求病因或對已確診者開始治療。由於心悸的發生多是陣發性的,當患者至門診求診時早已不發作,當時的檢查可能都正常。這時醫師可能會安排二十四小時心電圖,提高抓到心律不整的機會。

即使如此,仍有許多患者的心律不整老愛和醫師玩抓迷藏遊戲。平常老是心悸發作,在排檢時期就是不出現。建議有陣發性心悸,且無其他相關症狀的患者,一旦心悸發生時,可就近到有心電圖檢查的地方,如診所、檢驗所或醫院,要求儘快做心電圖。若心悸發生時地處偏遠,或不方便立即接受心電圖檢查者,也可自行按壓脈搏,看看每分鐘脈搏數,心律規不規則,或有無合併其他相關症狀出現等。這些訊息,提供給醫師參考,也可提高確診率。若合併有下列相關症狀如暈厥、胸悶、氣促,冒冷汗或休克等,表示病因可能較為嚴重,應立即就醫。

心悸患者平時的生活形態,也應適度地修正。如:如不抽煙、不喝酒,不自行服用藥物、或其他刺激性物品(如咖啡、茶、巧克力,或任何含咖啡因的飲料)。另外養成定時的運動習慣,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也可紓解壓力,改善心臟功能,減少心悸的發作。總之,心悸的發生,雖然惱人,卻不可掉以輕心。要有耐心,與醫師配合,共同找出病根,才能對症治療。
本文作者:台南醫院 林明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