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骨骼捐贈助人無傷!一有疑慮,即廢棄不用,安全性高!

文�彰化縣鹿港鎮鹿基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洪瑞國文

建成是一個活潑、快樂的國小高年級學生,每天都蹦蹦跳跳去上學。一天下午在學校打籃球時,一不小心跌了一跤,右邊膝蓋腫脹疼痛不堪,無法走路。

到醫院檢查後,疑似惡性骨癌,進一步經手術切片證實是惡性骨腫瘤。所幸現今醫療水準很進步,建成接受半年的化學治療後進行手術,切除原本長骨癌的部分骨骼後,再移植一段別人捐贈的骨骼重建。他在手術後三個月,又可以蹦蹦跳跳上學了!隨著社會風氣的逐漸開放,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死後捐出器官造福他人。

常見捐出的器官包括心臟、肝臟、腎臟及眼角膜等,但對於捐贈骨骼,似乎就較少為人知,同時家屬也害怕捐出骨骼後,日後火葬的骨灰是否足夠?骨骼捐贈,顧名思義,就是把身上有用的骨骼捐出去,用於骨科手術有骨骼缺損時重建使用。

所謂「有用」的骨骼,主要包括上肢、下肢及其他肌腱和韌帶。骨科醫師取完骨骼後,會在原處置入人工代替骨,並以鋼釘重建,縫合手術傷口,恢復捐贈者原來的模樣。至於火葬後骨灰的來源,以頭骨、脊椎及骨盆骨為主。骨骼捐贈並不是以這些骨骼為目標,所以對骨灰的總量,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那些骨科手術會用到捐贈的骨骼及韌帶呢?其實只要是因各種原因造成骨骼、韌帶缺損,都有機會利用捐贈的組織來重建。較常見的原因包括,運動或車禍造成的膝關節十字韌帶斷裂、老年人粉碎性骨折造成的骨骼缺損、人工關節置換後鬆脫、骨質流失,而必須再次換新的人工關節,以及因骨骼腫瘤必須切除一段骨骼時。

藉由捐贈的骨骼及韌帶來進行重建,可讓這些病患恢復行動能力,同時也可讓捐贈者的手腳,繼續揮舞在這個世界上。接受骨骼捐贈者產生後遺症的機率是很小的,因為骨骼等組織取出後,會馬上做細菌培養,並送入零下七、八十度的冷凍庫保存,也會抽取捐贈者的血液標本化驗,檢驗是否有感染B型、C型肝炎、梅毒、愛滋病等病毒。一有疑慮,即廢棄不用。所以接受骨骼捐贈,安全性相當高。

《醫學小百科》什麼樣的條件可捐贈骨骼呢?

●腦死病患,以不超過十二小時為原則。
●無感染病毒、梅毒、愛滋病、性病、肝炎、藥物成癮、毒物中毒、
 長期使用類固醇等。
●沒有惡性腫瘤。
●未成年的骨骼或老年骨質疏鬆症者不宜採用。


本文轉載於自由時報 健康醫療版 E8(95.03.08)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