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國人對「坐月子」特別講究,現代媽媽脫胎換骨好時機!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 林盈慧督導

婦女生產,從生產這一天開始,到孩子滿月為止,整整一個月,產婦要在房裏休息,不能外出,每天要吃麻油雞酒等以調養身子,這期間就是在台灣一般人所稱的做月內,在中國北方則稱為坐月子。正如台灣文學經典女作家簡媜在其聯合文學出版的《紅嬰仔》一書中所寫的“中國人對於「坐月子」特別講究,一則產後身體虛弱確實需要補充營養,再者老祖母那一代堅信月子做得好可收「脫胎換骨」神效,改變體質袪除舊症,讓女人從一隻小綿羊變成猛虎…”。由這段文字中可以想見在漢民族的社會中,坐月子對生產婦女的意義和重要性。

坐月子的方式主要的核心內涵是來自中國人對陰陽冷熱的觀念,相信婦女生產過程中因為失血而導致身體變寒,在「療寒以熱藥」的中醫調養信念下,坐月子習俗就以此主要的原則,在地大物博的漢民族社會中,被發展出不同坐月子的習俗而傳承至今,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中,仍然扮演產後婦女調養最重要的核心。

以科學觀點探討台灣傳統坐月子習俗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產婦應注意不可受涼,習俗中最常限制婦女月子期間不可洗頭、洗澡,但在現代社會中,衛生環境與沐浴設備較為完善,加上台灣為海島氣候天氣較為溼熱,因此仍建議產婦應注意身體清潔,以促進健康及舒適,但在沐浴過程中應注意保暖勿受寒,有些家庭更會以老薑或俗稱的大風草加在水中讓產婦沐浴,認為這樣才不會導致風寒。在飲食部分,為促進產後恢復坐月子婦女被認為要吃麻油雞。

分析麻油雞主要的食材包括麻油、雞肉與老薑,麻油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約20%,不飽和脂肪酸約70%,根據研究,有33%的不飽和脂肪酸被認為可轉化為前列腺素,可降低血壓並可促進子宮收縮,排出惡露,幫助子宮復原。雞肉含有豐富蛋白質,可提供分泌乳汁的營養,且雞油中含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中醫將生薑藥性歸入肺、脾二經,常被用來治療虛寒的腸胃疾病,生薑藥性辛溫,辛能夠疏散,溫可以去寒,被用來作為坐月子主要食物的食材再適當不過了。

現代醫學建議產後婦女應均衡攝取蛋白質、水分、維生素、纖維質等營養素以促進產後恢復,尤其是產婦在哺乳期間應廣泛地選擇各類食物,食物的種類會影響乳汁的分泌與品質,多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肉、魚、豆、蛋、奶等。根據民間的說法豬蹄、花生、鯉魚、鯽魚都會增加乳汁的分泌。鮪魚、沙丁魚、鮭魚、青花魚、比目魚、花枝、小卷等海產富含有豐富的DHA,素食婦女無法由上述食物獲得DHA時可以藉由食用DHA添加物來獲得。

母乳中約有87%是水份,每日約2500毫升∼3000毫升液體的攝取,對於乳汁的分泌是很有幫助。產婦可由魚湯、肉湯、果汁或牛奶等補充適當的水份,並應鼓勵產婦攝取新鮮水果,但若有習俗禁忌者可選擇當令中較趨溫熱性之水果,多攝取新鮮水果可以增加營養及補充維他命。一般哺乳婦女在水果選擇方面並沒有特別的忌諱,除非會明顯造成母親本身不適的食物,不然無需特別忌諱。


本文摘自: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五卷第十一期(95年4月)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