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六年級生脊椎病變非老人專利,辦公族、勞動者勿輕忽!

若你一直以為頸椎病和腰椎病要40歲以後才有可能降臨到你的身上?大錯特錯!頸、腰椎病的發病年齡已經從40歲提前到30歲,腰酸背痛當心引發脊椎病變。羅東博愛醫院特成立神經脊椎中心由台大名醫(神經脊椎權威)林瑞明教授主持,推出新脊椎治療手術,結合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復健科、麻醉科醫療團隊,為病人治療帶來福音!

林瑞明教授表示:脊椎病變最初的症狀常是局部的疼痛。某些脊椎病變所引起的疼痛則會持續很久甚至逐漸加重早期的脊椎病變,大多可以經由適當的藥物治療配合復健運動和姿勢調整來加以改善。但是到了晚期或錯失治療最佳時間的脊椎病變,需要施行手術矯治的機會就很高了。因此,民眾若持續出現手腳軀幹疼痛、感覺異常或是無力等現象,有可能是由於脊椎病變壓迫到神經所引起。因此一定要及早就醫找出原因。

提到脊椎手術,大部份病人都很害怕,其實脊椎手術不斷進步,新的脊椎手術特點為:傷口小,對人體組織傷害少,術後傷口疼痛輕,復原快等等。說明如下:

一、針對腰椎退化(即一般通稱的骨刺)引起椎管狹窄而導至坐骨(馬尾)神經壓迫症候群,林瑞明教授首創以「煙囪式腰椎椎弓下減壓手術」(CSD)治療,完全不必撥動及傷害背部肌肉,由脊突進入腰椎管清除骨刺,解除神經的壓迫,術後90%的病人得到優良或滿意的神經症狀的改善,追蹤期間沒發現腰椎不穩定或原有之輕度脫位惡化。此一新創手術成果論文並在今年五月於國際尖端美國神經外醫學雜誌刊載,獲國際認同。

二、腰椎滑脫,脊椎要打骨釘固定,以前要開很大的傷口,林教授則以「經皮膚穿刺椎腳骨釘固定術」治療,以CSD去清除骨刺,解除神經壓迫,效果更好。骨融合則改採腰椎前融合的方式,利用CSD時取出的碎骨為材料,可說是一兼兩顧。骨釘固定,則採用健保給付的骨釘配合自行開發的器械,可達到相同的微創效果,但不必增加病人的醫療費用,經濟效益很大。

三、頸椎骨刺手術,則以「撐開肌肉方式的頸椎管擴大整形手術」治療頸椎椎管狹窄。傳統手術最大的缺點是術中肌肉自骨頭剝離,電燒止血及長時間開創器造成頸後面肌肉傷害導至厲害的術後傷口劇烈疼痛,大多數病人需要重復打嗎啡止疼,術後4∼5天甚至一星期因為疼痛無法下床走動,出院後仍然頸部不舒服一段時間。

為了改進這些缺點,改採肌肉撐開(muscle splitting)而不是傳統的把肌肉從骨頭剝離(stripping)的方法,至今十二位病人,椎管擴大脊椎髓減壓效果理想,約七成病人,術後只服用一般口服止疼藥,傷口疼痛輕微,術後一天內都可下床活動。此一新手術方法,減輕手術對頸部肌肉傷害的程度,仍在觀察追蹤當中,但從短期的觀察,病人術後傷口疼痛輕,相信此新手術方法,對於不是頸部粗短的病人,將來可取代目前肌肉撐開的手術方式,造福病人。


新聞資料來源:羅東博愛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