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常見醫學名詞釋疑系列:趨肝性病毒、ABCDEG肝!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醫學名詞133】趨肝性病毒 Hepatotropic Virus

所謂趨肝性病毒是指一群主要為害肝臟器官的病毒:在臨床上,常見的趨肝性病毒有巨大細胞病毒、Epstein-Barr病毒、單純庖疹病毒,以及常見的肝炎病毒(目前為止可由血清中偵測出特定肝炎病毒的抗原或抗體而得以診斷者有五種:包括有A型、B型、C型、D型、E型以及G型)。

目前來說,在臨床上所指的趨肝性病毒,絕大多數是指肝炎病毒;以此五種不同類型的肝炎病毒來說,B型肝炎病毒及C型肝炎病毒是造成國人罹患肝功能異常的主要原因;不僅如此,這些肝炎病毒是導致國人第六大死亡原因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最主要原因,更何況肝癌是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其與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更是息息相關。

【醫學名詞134】A型肝炎 Hepatitis A

A型肝炎主要是經由不潔飲食以及生喝飲水等途徑而感染,其病毒主要是以人類、獼猴、人猿等靈長類動物為宿主,潛伏期大約二至六個星期。

在感染一個星期內,還可以在糞便中找到病毒的顆粒:受感染個體就好像得到一場感冒似的,某些個體還可能會出現高燒、食慾不振,或者全身倦怠等非特異性的症狀。僅有少數罹患者可能出現茶色尿或被告知有黃疸的現象,事實上,大部分受感染個體在臨床上是沒有症狀的。

通常A型肝炎主要發生在公共衛生環境較差的開發中國家,所幸感梁到A型肝炎病毒的個體,通常在四至八個星期左右,肝機能都會恢復正常,很少會發生猛爆性肝炎;而感染個體都能產生相對應的抗體。

【醫學名詞135】B型肝炎 Hepatitis B

B型肝炎有兩大感染途徑,一是垂直感染,即帶原母親在生產過程中,把病毒傳給新生兒,其中有百分之四十的新生兒會成為帶原者;假若,帶原者又是e抗原陽性者,則新生兒成為帶原者的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另一種感染的途徑指的是水平傳染,即指經由輸血、開刀、注射、皮膚或黏膜傷囗及性行為而感染。

感染到B型肝炎的個體,絕大部分是沒有症狀的,其中有百分之二十五會表現出急性肝炎的臨床表徵,百分之十則可能會演變成慢性肝炎(即表面抗原持續在血清中存在的期間大於六個月以上),這一群人便是將來形成肝硬化或肝癌的高危險群。

此外,有百分之一的個體會演變成猛爆性肝炎,其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對於罹患年齡而言,個體年齡越小即接觸到B型肝炎病毒,其成為帶原者的機會也就越大。

【醫學名詞136】C型肝炎 Hepatitis C

五年前,臨床醫學家在一群被診斷為非A非B型肝炎的冷凍血清中,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找到一種新的病毒基因體,而命名為C型肝炎。此外,他們還發現以往被診斷為「輸血後肝炎」的血清中,竟然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左右可以偵測出抗C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在C型肝炎自然感染史中發現罹患者演變成慢性肝炎的機率較高於B型肝炎。

雖然目前醫學家都一致認為C型肝炎病毒的傳染途徑是經由輸血或注射等非腸胃道途徑感染;但在臨床上,卻有半數左右的C型肝炎帶原者,無法在既往經歷中找出不正當的藥物靜脈注射,或輸血的經歷。因此C型肝炎病毒的傳染途徑,或許需要考慮是否有少部分是經由腸胃道傳染。

【醫學名詞137】D型肝炎 Hepatitis D

D型肝炎病毒是一種有缺陷的核醣核酸病毒,其直徑大小在三十五至三十七微毫米之間,必須借助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作為外套來進行複製繁殖,其潛伏期約一到四個月。在國內B型肝炎帶原者的D型肝炎罹患者約佔百分之七到九左右。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途徑除了不經由垂直感染外,與B型肝炎病毒之感染途徑相類似;在B型肝炎帶原者的妓女中,其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也特別高。

其感染的型態可分為兩種:一是同期感染,即D型肝炎病毒與B型肝炎病毒同時感染個體而發生急性肝炎;另一種為重複感染,即D型肝炎病毒再次感染在B型肝炎帶原者身上,這亦是使慢性B型肝炎引起急性發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醫學名詞138】E型肝炎 Hepatitis E

二十年前,醫學家便已知道非A非B型肝炎乃為包含兩種以上病毒所引起的肝炎,而目前非經由腸胃道感染的非A非B型肝炎,稱之為「C型肝炎」,而經腸胃道感染的非A非B型肝炎,則稱之為「E型肝炎」。

E型肝炎的傳染途徑、臨床徵兆以及治療上都類似A型肝炎;病毒學家並得知E型肝炎病毒的顆粒大小在二十九到三十四微毫米間,是屬於一種單股的核醣核酸病毒,受感染個體不會導致慢性肝炎。在一九五五年時,E型肝炎被發現於印度,主要是由於洪水為患後,飲食污染而造成大流行,受感染個體年齡都在十五歲到四十五歲之間,發病潛伏期平均約六個星期左右,死亡率僅百分之一:但懷孕末期婦女因E型肝炎感染的死亡率則高達百分之二十。台灣地區至今尚未發現有E型肝炎的流行。

【醫學名詞139】G型肝炎 Hepatitis G

G型肝炎病毒是屬於黃熱病毒科,是近年(1995年)才被發現的「趨肝性病毒」,其主要經由非胃腸道(打針注射)的途徑而傳播感染,其會造成感染者持續出現慢性「病毒血症」的期間將近十年,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G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在靜脈藥物成癮者中佔50%,血液透析者中佔30%,血友病罹患者中佔20%,而慢性B型或C型肝炎罹患者中佔15%;雖然如此,目前仍未有明顯證據顯示G型肝炎病毒會造成較高嚴重性的肝疾病。

自從1995年G型肝炎病毒基因體被發現以後,得知其是導致輸血後肝炎最主要原因,但臨床上仍有5%的慢性肝疾病是找不到原因的(及在其成因中以排除所有肝炎性病毒、酒精、藥物以及自體免疫或先天性新陳代謝所導致的肝疾病),而其中這些罹患者有一半在過去病史中經接受過輸血治療,其潛伏期大約在14-145天之間;在臨床經過聚合酵素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reaction, PCR)的測試之後發現一種具有特殊基因體的病毒顆粒,而稱之為「G型肝炎病毒」,其可以感染於猩猩或猴子與人類。

根據病毒學的研究,G型肝炎病毒亦屬於黃熱病毒屬種,其基因構造中之25%排序類似於C型肝炎病毒及其他屬於黃熱病毒科之病毒。

由於G型肝炎是新近被發現的「超肝炎性病毒」,因此其確實的臨床意義並不是很清楚,雖然其可以感染猩猩,但在臨床上感染個體卻未曾出現肝功能異常之現象,以及其他肝切片組織異常的病理變化。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在美國地區的公血者中的G型肝炎感染率在1-2%之間,而其在全人口群的感染率較高於C型肝炎,而其高危險群與C型肝炎相類似,其中包括反覆性輸血、靜脈藥物成癮者以及血友病罹患者。

罹患G型肝炎所呈現的臨床症狀都是較為輕微,或許僅有輕度的肝功能異常現象,但根據日本的文獻報告,G型肝炎的感染亦會導致猛爆性肝炎的發生,而在日本的血液透析治療者中,其G型肝炎的發生率竟然高達3.1%,而其中亦有不少罹患者具有相當程度的肝功能異常現象,根據長期的臨床追蹤,發現G型肝炎可以持續存在於個體大約10-16年左右。(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作者簡介: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三商美邦人壽北區部 首席醫療顧問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線上諮詢醫師
家庭醫學科(著重於臨床預防保健規劃工作)
旅遊醫學科(旅遊前的健康規劃)
老年醫學科(成年人慢性病的診治)
肝膽胃腸科(肝膽胃腸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
保險醫學科(協同壽險從業員提供壽險客戶實質的家庭醫師服務的觀念)

譚健民醫師(醫療服務網棧 www.98.to/tamkm)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