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慢性病患防治中風須更積極,免得成為家庭的沈重負擔!

文�彰化縣鹿港鎮鹿基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巫錫霖

腦中風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致死率頗高。一般來說,腦中風患者除可能致死外,倖存者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後遺症,僅十分之一的病人可恢復到原先狀態,且絕大數的病人都需要長期照顧,成為家庭與社會的沈重負擔。因此,防治腦中風是台灣地區中、老年人衛生保健的重要課題之一。

若曾有短暫性腦缺血現象者,譬如暫時性的單眼視力模糊、半身麻痺、不能動彈等現象者,應儘快找醫師診斷治療,降低中風的可能。

此外,有些人在突然間轉頭時,也會有暈眩,或一邊麻痺的情形,這是因為通到腦部四條動脈中的任何一條,因頭部迅速扭轉而受到壓迫,就像水管被扭轉一樣,水管外的組織可能會壓迫水管,尤其上了年紀的人,因為頸骨生有骨刺,突然轉動時,這些骨刺會壓迫頸椎動脈而引起腦中風,因此有這種情形的人應該訓練自己轉向側面時,是全身轉過去,而不要只轉頭。

也有些人的內頸動脈管壁可能有雜質沈澱,因而導致動脈管狹小,這時可以用血管攝影術找出狹窄的地方,如果狹窄的位置是在頭顱骨的外面,也就是在頸部,外科醫師可以利用手術,清除掉這些雜質,就像清除水溝一樣,隨時保持這些動脈的清潔暢通,以減少中風的機會。

若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心臟病,都會增加中風的機會,應該定期找醫師檢查,依照指示長期治療,以免發生中風。

醫學研究顯示,高血壓病人如能經常維持較正常的血壓,將來發生中風的機會遠比不治療的病人少得多。糖尿病患應該遵照醫師囑咐,控制飲食、服用藥物,如果有動脈硬化的現象,則應減少食用高脂肪的食物,如蛋黃、動物性脂肪等,即可減少動脈硬化的機會。

有心臟病,尤其是心臟瓣膜疾病的人,接受適當的內科治療或外科手術,可以恢復心臟瓣膜功能,減少腦中風的危險。吸菸、紅血球過多症或痛風等疾病也有可能導致中風,最好是戒菸及留心自己的健康狀況。


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 健康醫療版 E8(95.04.17)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