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那些醫師沒教我的事?談小朋友「反常性」的頻尿症!

文�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泌尿科主任 王大民醫師

「為什麼我的小孩不到十分鐘就喊著要去廁所?而且每次都只解一點點而已?」「為什麼我的女兒剛土完廁所不到五分鐘又說要去尿尿?」「為什麼我的兒子小便檢查都正常沒有發炎,但是他上廁所的次數還是很頻繁?」這些都是父母親們常常問我的問題。

兒童時期的因為膀胱不穩定而產生的排尿困擾真是不少,其實小朋友除了泌尿道發炎外,最常見的排尿問題就是反常性排尿次數頻繁症,這是指一種只發作於白天時段的急性、單純性頻尿症。每次尿量很少,往往五至十分鐘解尿一次,尤其好發於3至8歲的成長中的孩童。

這些小朋友身體理學檢查與實驗室檢查顯示皆屬正常。至目前為止,病因尚不清楚,部分的學者支持的理論是環境改變引起的心理或情緒障礙、或者是暫時性的排尿協調功能失調。

本院的長庚醫學雜誌之中有一篇文章提到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的小兒科曾經發現48例主訴急性、單純性頻尿症的門診病童,平均年齡為6歲,臨床上的評估著重於病史詢問,身體理學檢查、完整的尿液分析與泌尿系統的超音波檢查,結果顯示48例完全正常。其申有11例曾接受過抗生素或抗副交威神經的藥物治療,雖能部份緩解但卻無法完全改善症狀,可是經過門診追蹤一段時間,所有病童的頻尿情形都能自動地得到緩解。而且症狀的出現與季節的變換並無明顯的關連。

經過詳細的詢問病史,有19例存在潛在性心理或情緒障礙的可能因素,在給予病童心理上的安撫與支持之後,經過兩星期至五個月不等的期問,最後都能完全康復。只要我們能充分了解兒童時期的反常性排尿次數頻繁症的臨床特徵,而在實際的診療中能夠避免無謂的藥物治療,並且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且具有高度侵犯性的X光檢查。

根據我們臨床的經驗,對於一些症狀較嚴重的病童,可能必須配合一些行為治療如固定時間解尿的排尿訓練計劃及利用生物回饋訓練儀對骨盆肌的再訓練等。所謂行為治療的基本精神是要培養良好的排尿習慣,例如:女孩們請先坐好在馬桶上,在必要時可於雙腳下置放矮凳雙膝分開,不匆忙不要趕時間,當妳認為解完尿後,再試著放鬆解解看。男孩們請將褲檔的釦子或拉鍊完全打開放輕鬆解尿,不要刻意撥弄陰莖,當你認為解完尿後,再試著放鬆解解看,請務必解乾淨,才離開廁所。

至於固定時間而且是有計劃的解尿就是訂下時間表,固定時間去解尿,而不是等到很急的時候才去。一般而言,白天時間以每兩小時解尿一次最恰當。可以試著以跟隨著某件事情之後而訂下時間表,提醒小朋友做完某件事情之後順便去解尿,譬如說:當你起床後,請你先去尿尿;當你早上到學校後第一件事,請你先去尿尿;當你早上第二堂課下課後,請你記得去尿尿;當你吃完午餐後,請你記得去尿尿;當你放學要離開學校之前,請你記得去尿尿;當你吃晚餐之前,請你先去尿尿;當你上床睡覺前,請你記得去尿尿。

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小朋友有尿尿方面的困擾,特別是本篇文章提到的反常性的頻尿症應該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只要家長們能夠了解這是發育過程一種特別的症狀,在治療方面要請家長們耐心的與醫師配合來照顧病童,一定可以渡過這段困擾的時期。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