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是治療?還是懲罰?電光石火之間-談電氣痙攣療法!

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 陳俊欽主治醫師

一個陰森的小房間。一群穿著白袍的人。一張長鐵椅。和一個被綁在鐵椅上的人。白袍底下有男有女,圍著鐵椅,帶著清一色的漠然,俯視椅中被漬黃布條緊緊捆住的人。頹然回望的臉龐裡,空洞的眼神茫然投向遠方,任那粗大的銅線蜿蜒過額角,爬進白袍者的手心。沈重的喘息間,突而其然地,某種默契地實現了。銅線末端戳進了插座。緊接著,一聲淒厲的尖叫,劃破花崗岩壁上的鐵窗,兀自迴盪在死寂的夜空。

這畫面,是很多人一聽到精神科的「電療」時,腦中立刻浮現的景象。以前的精神科真的會「電」病人嗎?這是一種治療?還是懲罰手段?很多人對此感到害怕又好奇,然而,要是你知道即使到了今天,精神科仍舊在做電療,一定難以置信。

是的。精神科仍舊在「電」病人。而且,還越電越有心得。不為什麼,只因為它有效。電療確確實實對治療疾病有效。然而,此電療非彼電療,雖然一樣利用電氣,現代的電療是一種溫和而有效的正統治療,先前所描述的那種以懲罰為目的「酷刑」,只是大家普遍的誤解與想像,現今世界是不存在的。

逆推電療的歷史,可追溯至三○年代一位醫師的錯誤信念、勇氣、與過人的幸運。在過去,對於精神分裂症(最嚴重的精神病之一,患者可能有幻覺、妄想、混亂言語、怪異行為等症狀)的治療非常貧乏:除了心理治療,可說是束手無策,只能把他們關在瘋人院裡。

到了1934年,情況卻有了轉機。一位匈牙利醫師觀察到:癲癇症患者比較不容易罹患精神分裂症,癲癇對精神分裂症也許有預防的效果。據此,他推論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誘發類似癲癇的痙攣應該能減輕症狀。儘管有點荒唐,他還是試了,結果,患者的病情竟然真的改善了。儘管後來發現,這理論根本就錯誤,無論如何,誤打誤撞下,電療之門就這麼開啟了。

起初的研究者用化學藥劑來誘發痙攣,但副作用與成功機率難以掌握。到了1937年,義大利兩位醫師開始改用電氣誘發痙攣。好處是使用方便,副作用少,成功機率高。由於優點頗多,電氣很快就取代化學藥劑,成為痙攣治療的主要方式。這就是今天的電氣痙攣療法,也就是所謂的「電療」。

●如今,電療已經被廣泛使用在下列幾種疾病:

一、 重度憂鬱症

重度憂鬱症與一般所謂「心情不好」不同,重鬱發作的低落心情是更為嚴重與持久、而且會明顯干擾患者的社交、職業、與生活。電氣痙攣療法療對於重度憂鬱症有明顯的功效,反應率可達八成,相較之下,抗憂鬱劑有效的機率只有六成。而且見效緩慢,多半要數週才會出現,對於有強烈自殺念頭的重鬱症患者,電氣痙攣療法可以較快達到療效,減少患者在療效到來前就自殺身亡的可能。

二、躁症

躁症發作期間,心情、活力都顯著提高,高到影響患者的工作、日常生活。和重鬱發作一樣,躁症發作對電療的反應也是極佳,可以達到八成的反應率。尤其是對於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電療仍有發揮效果的空間。

三、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對電療的反應率僅有40%~80%,與抗精神藥物的療效差不多。但有些藥物治療無效或無法忍受副作用的患者身上,電療卻能奏效。

四、其他疾病

也有人把電療用在輕度憂鬱症、焦慮症、物質濫用、暴食症、厭食症、人格違常、帕金森氏症、癲癇症、腦下垂體功能低下等,但效果仍有待研究。

接受電療前,得先禁食四個小時以上,以免治療時嘔吐、肺部吸入異物。施行電療時,先上廁所,把尿排乾淨。若有假牙,也得取下,然後用酒精把太陽穴附近擦拭乾淨,貼上導電片。接著,患者放輕鬆,仰臥在床上,取一個小枕頭放在頸部,讓頭部稍微向後伸展,保持呼吸道暢通,接著放壓舌板於大臼齒處,防止治療時咬傷舌頭。

經過妥善的麻醉,即可進行電療。通電時間非常短,電能也很小(大概只能讓十西西的水,溫度略升半度),若治療成功,即可見到患者出現類似癲癇發作的痙攣,通常持數十秒。工作人員會固定好患者的四肢,以免揮舞時受傷。等到痙攣結束,靜待一陣子,患者會慢慢清醒,對於痙攣期間所發生的事,完全記不得,只彷彿睡了個覺似。通常一個禮拜進行兩到三次,總治療次數則依照臨床症狀來判斷,重度憂鬱症約十次左右,精神分裂症則可多至二十次。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暫時性的記憶力減退、頭痛等,但電療結束一個月後,這些症狀都會慢慢復原,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一般來講,電療是很安全的,但基於人權,一定得徵得患者與家人的同意才能進行。

電療發明至今已經近七十年了,確切的治病機轉仍舊不清楚,只是越來越多研究證實:電療是一種有效的治療。一些藥物治療無效的個案,對電療卻有所反應。而其副作用之少、見效快、又是藥物所趕不上的。

也許,電療帶給人們的恐怖印象一時難以改變,但若哪天自己或親友碰上時,不要立刻拒之於千里,多花點心思去了解,對於治療才能真正有所助益。
本文作者:陳俊欽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