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狂牛病是「牛」罹患之一種持續性神經組織退化性病變!

狂牛病之正式名稱為牛海綿狀腦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簡稱BSE),是牛罹患之一種持續性神經組織退化性病變。此病首例於1986年在英國被診斷出來,係由一種稱為prion隻變異蛋白質所引起之疾病。

此種病在1993年1月發生率達到巔峰,每星期大約有1000個新病例發生,至2000年7月,英國之34,000多個牛群中,共發生176,000個以上經證實之病例。至2003年11月,則有183,616個確定病例。其他各國有資料可查者,則有4,608例。

罹患此病之牛隻之臨床症狀有:性情變成較神經質且具攻擊性、站立及肌肉協調困難、且姿勢異常、乳汁分泌減少、體重減輕,最後導致死亡,沒有有效治療辦法。

狂牛病之致病因子,目前較被接受之說法,為一種不具核酸之蛋白質感染顆粒(prion)之病原所引起,其性狀尚未確定。它不是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因之,以通常預防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之方法無法預防此一致病因子之感染。此種致病因子可以耐高溫及一般消毒劑,對宿主不致引發可檢測之免疫或發炎反應。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針對BSE可能的感染途徑,完成多項新法規措施進一步強化食品衛生制度並確保消費者有安全衛生的肉品可食,將威脅人類健康的風險降到最低。如:

(一)嚴格執行飼料禁令:各國多年來陸續禁止將大多數哺乳動物蛋白質用做餵牛飼料。這些強化的飼料限制及措施,可預防病源經由飼料感染牛隻。

(二)落實執行監測計畫:針對高危險群牛隻取樣,也大幅增加檢測牛隻的數目,並隨機取樣一些正常但牛齡較大的牛隻,篩檢是否BSE陽性反應,經由此種監測,可以得知牛群是否被BSE病源感染,並可減是預防措施是否有效,禁止此類高風險群動物進入食品供應管道,可保障人類健康。

(三)避免特殊危險物質之組織流供食用,是最重要保障牛肉衛生安全之方法,故各國政府嚴格規定並監督於牛隻屠宰時須完全摘除特定危險物質並避免污染可供食用牛肉。


新聞資料來源:文山健康服務中心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