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健康KABINAI─長期「陰部搔癢」應注意外陰癌!

文�台中榮民總醫院婦產部 呂建興醫師

阿妹是個純樸的本省農婦,外陰在二年前就長了個一公分的潰瘍,但因不好意思看婦產科,所以自己買藥擦,沒效又在中藥行拿膏藥貼,但傷口一直不癒合。反覆拖了二年,才因疼痛難挨,到婦產科診所就診,切片結果一出來,竟是癌症。等到被轉診到大醫院一看,腫瘤竟已吃到陰蒂及對側陰唇,且疑有淋巴腺轉移,已是第三期了。

外陰癌在婦科惡性腫瘤中,屬較罕見的一種,也因此容易被民眾及臨床醫師忽略。根據研究,從搔癢的症狀出現到確立診斷,平均延遲了一年。在國內更少見,約占所有婦癌的1%,因認識不足,故容易被病患甚至醫師忽略。

外陰癌平均發生年紀約65歲,屬於年長者的疾病。致病的原因還不清楚,但好發的因子包括抽菸,免疫機能下降,曾有子宮頸癌或癌前期病變者,或有多重性伴侶,有梅毒或淋巴肉芽腫者,及有人類乳突病毒感染(菜花)者。根據研究,在癌前期病變,有70∼80%可發現人類乳突病毒感染跡象;在會陰癌,10∼50%可發現人類乳突病毒感染跡象。曾長“菜花”者,會陰癌的發生機率會上升35倍。

臨床表現幾乎都會有有外陰長期搔癢、另合併有腫塊、出血、異常分泌物或解尿疼痛。表灶的型態包括潰瘍、白斑或菜花狀或黑色素塊。大部分的病變長在大陰唇上,但黑色素瘤則好發在小陰唇。任何型態外陰新長出的潰瘍,腫塊,色素斑塊,都需要切片才能確認不是惡性腫瘤。

組織學上的分類,以鱗狀細胞最為常見,約占92%,其次是惡性黑色素瘤(2∼4%)及基底細胞瘤(2∼3%),其餘都較極為罕見。

臨床分期,可分為四期;零期指的為原位癌,第一期指腫瘤小於或等於兩公分,沒有淋巴腺轉移;第二期指腫瘤大於兩公分,沒有淋巴腺轉移;第三期指腫瘤侵犯到尿道下部、陰道、會陰及肛門,或懷疑有淋巴腺轉移;第四期指腫瘤侵犯到尿道上部、膀胱、直腸或遠處轉移。

治療以手術為主,若僅有顯微侵犯,則僅做外陰切除即可,因淋巴腺轉移的機率幾乎是零;若是侵襲癌,則要做根除性外陰切除併兩側鼠蹊淋巴腺摘除術,術後若有淋巴腺轉移,則必須再追加骨盆的放射線治療。至於晚期外陰癌,則可用骨盆內臟器官剜除術加上根除性外陰切除及淋巴腺摘除,或者先放射線治療後,再做根除性外陰切除。

預後的決定因素,最主要的是淋巴腺有否轉移,而淋巴腺的轉移,是隨著病灶侵犯深度而逐漸增加的。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個處理癌症的不二法門,在外陰癌病患一樣重要。故有外陰長期搔癢、或有腫塊、出血、異常分泌物都應及早就醫;醫師見到外陰不明原因的潰瘍、白斑、黑斑、及腫塊,皆應切片來進一步化驗,這樣外陰癌就無所遁形了。
本文作者:婦產部 呂建興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