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都是懷孕惹的禍─女大學生偷嚐禁果變成“葡萄胎”!

文�台中榮民總醫院婦產部 呂建興醫師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一則新聞:女大學生偷嚐禁果,懷了葡萄胎而不自知。等到陰道大量出血,送至醫院緊急手術,才救回一命。

所謂“葡萄胎”又叫、“水泡胎”,或“滋養層細胞疾病”,意思就是胎盤的絨毛細胞病變所引起的腫瘤,若不治療,則可能變成絨毛膜腫瘤。這可以是一次不正常懷孕的結果,也可以發生在之前的正常或不正常懷孕、甚至在流產或子宮外孕之後。台灣和大多數的東方國家一樣是好發地區,在懷孕的婦女中,約有1�125是葡萄胎。

葡萄胎顧名思義,就是懷孕的內容不是正常的胎兒和胎盤組織,而是像一大團大小不一的去皮葡萄肉。懷孕之所以會有這種異常的組織,乃是在卵子受精時就出了差錯。有時是兩個精蟲同時和一個卵子受精,染色體成為(69,XXX) 或 (69,XXY);或者是一個精蟲(23,X),進入卵子後,再自我複製,生長而成,而使染色體變成(46,XX);或兩個精蟲(23,X)或(23,Y),進入空卵子後,形成染色體(46,XX)或 (46,XY)。

絨毛膜腫瘤在臨床上常見的有四種不同的型態: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又可分為完全性及不完全性;侵入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絨毛膜癌(choriocarcinoma);及胎盤位滋養層細胞腫瘤(placenta-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其中的絨毛膜癌,是個很可怕,快速增生、轉移的致死性病變,所幸它對化學治療反應不錯。

研究發現,絨毛膜腫瘤在孕婦太年輕(<20歲)、太老(>45歲)或父親年紀大於45歲,都容易發生。另外營養不良也被認為是好發因子。因此台灣早年很常見,近年有逐漸減少的趨勢。臨床表現包括:月經過期,陰道異常出血,腹痛、劇烈孕吐;檢查起來,發現子宮比正常懷孕同樣週數的子宮大,兩側卵巢腫大,且聽不到胎心音。若有遠處轉移者,甚至會出現咳嗽、咳血、氣胸、血胸、呼吸困難,腹腔內出血、血尿及神經系統方面的症狀。

絨毛膜病變的診斷和其它惡性腫瘤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它並不一定要有病理的切片判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有一準確性非常高的腫瘤指標:絨毛膜性腺激素(HCG)。這個激素在正常懷孕時會上升,在九週時達到最高,之後逐漸下降。若抽血檢查,發現此激素異常上升,那就有問題。在婦科超音波下,葡萄胎呈現特異性的“雪花樣”或“蜂巢狀”,有經驗的醫師一看即知。

一但診斷出有葡萄胎,就應該儘早做子宮抽刮手術(Suction and curettage),將子宮腔清乾淨。術後再以HCG值追蹤,若指數下降不理想,還要加上化學治療。侵入性葡萄胎的患者,若已不再生育,可施行子宮切除術。若是絨毛膜癌,則要依據期別及危險因素積極施予強力的化學治療,則這惡性度極高的腫瘤就不足為懼。若轉移病灶有出血或感染的併發症,可以考慮加上手術治療;腦部轉移,要加上放射治療。

治療中及治療後,HCG都是非常重要的追蹤指標。起初,要每週一次,到完全正常三次之後,改為每月追蹤一次,共一年。且一年內要以保險套或口服避孕藥避孕。以後若懷孕了,也要趕快接受超音波及HCG檢查,以免復發而不自知。

懷孕是值得高興的事,但有時卻要付出可觀的代價。絨毛膜腫瘤就是其中一例。但在另一方面而言,這也是個高治癒率,且尚可保留生育力的疾病,只要能好好配合醫師做治療、追蹤。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