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胰臟癌」的盛行率在世界各地逐年都有升高的趨勢,由於胰臟本身解剖位置以及在臨床檢驗上缺乏特異的「血清腫瘤標記」,使得胰臟癌的早期偵測比其他消化道癌瘤較為不易;事實上,「胰臟癌」在確診時亦都已處於中、晚期,而其手術切除率也僅在30%左右,五年存活率則在5~10%之間,治癒效果也遠差於胃癌、大腸癌等消化道腫瘤。
目前而言,「早期胰臟癌」在臨床上仍屬少見,在臨床上也很不容易遇到「早期」胰臟癌。在l981年時,有些臨床醫學家將「早期胰臟癌」定義為胰臟腫瘤直徑小於兩公分者,而其病理組織學上尚未見癌細胞侵犯至胰管,在術中亦未見遠處轉移或淋巴結轉移。而在1996年,日本將胰臟腫瘤直徑小於兩公分,無淋巴結轉移,無胰臟被膜浸潤或胰臟後方浸潤,也沒有血管或鄰近器官侵犯,定位為「第一期胰臟癌」。爾後,在1998年並提出「早期胰臟癌」的觀念,即胰臟癌瘤直徑小於一公分的「微小胰臟癌」,或胰臟原位癌,或胰臟導管內癌(胰臟實質顯微鏡下僅有癌浸潤),而後兩者無論其腫瘤大小如何,這些所謂的「早期胰臟癌」是在接受手術治療後是可以完全治癒的。事實上,根據日本臨床經歷統計,直徑小於一公分的胰臟癌、胰臟原位癌或胰臟導管內癌,其術後五年存活率亦為百分之百。
基本上,腫瘤體積越小,越有可能是在早期,能及時治療其預後亦較好。因此,胰臟癌大小也是決定預後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在臨床上,胰臟癌直徑小於兩公分,其術後五年存活率在百分之五十上下。目前來說,由於臨床影像診斷學以及內鏡鏡技術的進步,在臨床上已能偵測到兩公分上下的胰臟腫瘤。基本上,「小胰臟癌」與「早期胰臟癌」兩者是具有不同的臨床定義,其中「小胰臟癌」僅由腫瘤的直徑大小來論,只要腫瘤直徑小於兩公分,無論有無淋巴結轉移,即稱為「小胰臟癌」。
根據文獻報道,「小胰臟癌」在可切除的胰臟癌病例中佔3∼5%之間,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胰臟癌位於「胰頭部」,也可能由於胰頭部腫瘤比胰體尾部症狀出現得較早,也就較易被早期發現。再者,根據病理組織學研究,「小胰臟癌」主要是起源於胰臟導管上皮的導管腺癌,而其他類型的胰臟惡性腫瘤,常見如惡性胰島細胞瘤、非囊性黏液腺癌、腺鱗癌、未分化癌、導管內乳頭狀黏液腫瘤,由於其不同於「導管腺癌」的病理特點,即使直瘤徑小於兩公分,也不列入「小胰臟癌」。
在臨床上,百分之四十五的「小胰臟癌」罹患者是不具任何臨床症狀的,而僅在所謂的健康檢查或在其他疾病就診時(如糖尿病),才被疑及罹患胰臟癌的可能性。
在臨床上,「小胰臟癌」的主要症狀及表徵可能包括有下述數項:
一、黃疸及腹痛:上腹部疼痛以及黃疸也是「小胰臟癌」常見的主要症狀,胰頭部小胰臟癌易引起主胰管以及總膽管阻塞,倘若兩則同時阻塞更導致黃疸及上腹痛的早期出現,其中黃疸先於腹痛是小胰臟癌的臨床特徵,小胰臟癌出現黃疸合併腹痛者佔60~90%之間。
二、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主要是由於胰管受到阻塞導致消化酵素引流不通暢,而出現因消化?的缺乏而衍生消化功能障礙的併發症。
三、突發性糖尿病:少部份小胰臟癌早期會出現不明原因的突發性糖尿病病症。
因此,對於在罹患胰臟癌的高危險群中,能建議其接受定期篩檢亦有可能發現一些早期胰臟癌的蛛絲馬跡。常見胰臟癌的篩檢工具包括有:
▲血清胰脢:一旦發生胰臟癌時,由於胰臟本身發生炎症反應(衍生阻塞性胰臟炎),罹患者血清中某些胰臟脢會呈現一過性異常上升,在小胰臟癌罹患者而言,其彈性蛋白脢升高4∼5%,澱粉脢升高 45∼50%,鹼性磷酸脢升高30∼40%。
▲血清CA19-9及CEA:在已知胰臟的特異性血清腫瘤標記中,CA19-9的敏感性達80%,特異性為75%,而「小胰臟癌」的CAl9-9及CEA異常升高的比率則分別為65%以及45%。
▲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在腹部超音波掃描中,在胰臟部位可呈現異常佔據性陰影、胰管或膽道擴張,根據資料顯示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小胰臟癌」會呈現異常的超音波掃描影像。
▲電腦斷層掃描檢查:電腦斷層掃描可偵測出直徑1∼2公分的胰臟腫瘤,而65∼70%的「小胰臟癌」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中能發現異常結果;此外,電腦斷層掃描檢查也是「小胰臟癌」術前切除評估的重要考量依據。
▲逆行性內視鏡膽道及胰臟攝影檢查(ERCP)以及核磁共振檢查(MRI):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胰臟癌來自於胰導管,小胰臟癌最早的徵象可能就是胰管的異常。小胰臟癌的ERCP表現主要是主胰管狹窄、中斷、擴張或顯影劑排洩延遲;此外,一旦發現分支胰管擴張以及囊腫形成時,亦必須要排除「胰臟癌」的可能性,其中ERCP診斷小胰臟癌的敏感性亦高達95~100%。
▲內視鏡超音波掃描:內視鏡超音波可以經由胃腸道來探查胰臟,診斷胰臟癌的價值亦較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為高,其診斷小胰臟癌的敏感性高達百分之七十五。此外,某些醫學中心亦設置有某些特殊胰臟檢查如胰管內視鏡檢查(peroral pancreatoscopy,PPS)以及胰管內視鏡超音波掃描檢查(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可以利用ERCP導管直接進入主胰管,來偵測是否有小胰臟癌的存在。此外,在臨床上胰液細胞學檢查(在ERCP檢查時併取胰液行細胞學檢查)的胰臟癌陽性率在40∼90%之間。
根據臨床經驗,「小胰臟癌」接受手術的效果亦較佳,位於胰頭部的小胰臟癌採取「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為主,而體尾部則採取胰體尾及脾臟全切除為主,術中亦進行胰臟周遭全部淋巴結的切除。由此可知,「小胰臟癌」的預後明顯優於兩公分以上的胰臟癌,根據現有文獻的報導,小胰臟癌術後五年存活率在55∼75%之間,而小於一公分的小胰臟癌術後五年生存率更可達百分之百。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作者簡介: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三商美邦人壽北區部 首席醫療顧問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線上諮詢醫師
家庭醫學科(著重於臨床預防保健規劃工作)
旅遊醫學科(旅遊前的健康規劃)
老年醫學科(成年人慢性病的診治)
肝膽胃腸科(肝膽胃腸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
保險醫學科(協同壽險從業員提供壽險客戶實質的家庭醫師服務的觀念)
譚健民醫師(醫療服務網棧 www.98.to/tam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