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不可忽視的急性胰臟炎誘因─淺談「膽泥」或「膽沙」

文�宏恩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急性胰臟炎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死亡率極高的急症疾病之一。在臨床上,導致引起急性胰臟炎的病因很多,常見的包括有膽囊或膽道結石、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酗酒,腹部外傷,十二指腸乳頭周圍疾病如憩室、炎症、潰瘍,胰管阻塞,全身嚴重感染症甚至單純的暴飲暴食或藥物服用。有少數急性胰臟炎是難以找到病因,這些胰臟炎被稱為特發性或不明原因胰臟炎。根據文獻報導,某些不明病因的急性胰臟炎與膽泥有關,膽泥還可引起胰臟炎的反復發作。事實上,急性胰臟炎罹患者出現典型劇烈腹痛、腹脹、嘔吐、高燒,血清澱粉脢升高的急性胰臟炎的症狀及表徵時,而又找不到上述各種引起胰臟炎的病因,此時最要考慮的是「膽泥」的存在了。

在臨床上,「膽泥」又稱為微小結石,微小結晶、假性結石或是「膽沙」。事實上,「膽泥」是一種存在於膽汁中的顆粒狀物質,其主要的成分是由膽固醇、鈣膽紅素、鈣鹽、黏液、細胞碎片以及其他蛋白類物質所組成的。一旦膽囊發生蠕動或收縮功能障礙(如妊娠、腹部手術時),使得膽囊收縮力降低,而導致膽泥沉聚下來,也使得膽泥無法順利由總膽管排入十二指腸內,不僅進一步導致總膽管內壓升高,或許更使得「膽泥」逆流入胰管內,進而促動胰臟消化脢的「自身消化作用」而衍生急性胰臟炎的發作。

基本上,膽囊內存有的「膽泥」可以經由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來偵察出其特有的超音波影像,事實上亦有為數不少的民眾在接受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時,被告知其膽囊內存有「膽泥」或「膽沙」的現象,此時定期追蹤檢查也是很重要的。

無症狀的膽泥一般是不需要藥物治療的。在日常生活中,規律三餐進食是預防膽泥或膽結石最好的不二法門,因為在禁食時膽囊充滿膽汁,膽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膽汁變濃,此時膽固醇或卵磷脂容易使得膽汁粘稠度增加,在腹部超音波掃描下呈現「膽泥」的影像。此外,當食物進入十二指腸時,會分泌「膽囊收縮激素」使膽囊收縮,此時粘稠的膽泥亦會被排出膽囊外而到達腸腔內。適當食用富含纖維素的疏果飲食,亦可促進膽固醇的排泄,並防止膽泥的形成。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作者簡介: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三商美邦人壽北區部 首席醫療顧問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線上諮詢醫師
家庭醫學科(著重於臨床預防保健規劃工作)
旅遊醫學科(旅遊前的健康規劃)
老年醫學科(成年人慢性病的診治)
肝膽胃腸科(肝膽胃腸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
保險醫學科(協同壽險從業員提供壽險客戶實質的家庭醫師服務的觀念)

譚健民醫師(醫療服務網棧 www.98.to/tamkm)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