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秋季養生經驗之談─「天時熱不貪涼;瓜果美不多食」!

文�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

時序進入中秋之後,自然界的陽氣收斂更為明顯,陰氣逐漸增長,氣候由熱轉寒,漸漸要邁入冬季。秋季應是從立秋開始,到立冬前一天為止。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而中秋正好處於這六個節氣的中間。

秋季養生,以“養收”為原則。《內經》中提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之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展,使肺氣得以宣肅。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凍是秋季一種有益的養生方法,雖然天氣逐漸轉涼,衣被要逐漸添加,但不可一下加得過多,捂得太嚴;即便是晚秋,也要有意地讓身體“凍一凍”。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腦的興奮性,增加皮膚血流量,使皮膚代謝加快,身體的耐寒能力增強。

秋天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往往使人觸景生情,引起淒涼、垂暮之感,產生憂鬱、煩躁等情緒變化。特別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會引起憂鬱症的發生或加重。《內經》指出秋季應“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秋天應培養樂觀情緒,保持情緒安定,可增加戶外活動,接近大自然;選擇性聽一些娛樂解鬱的樂曲,使心情愉快。

秋天宜收不宜散,飲食上應盡可能少食蔥、薑等辛味食物,適當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從秋分到立冬,天氣少雨,空氣乾燥,易患感冒,若再多食辛辣食物,便會出現喉癢、嗆咳等咽喉炎的表現。“潤燥”是秋季飲食養生之大法,要多喝開水、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津,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芝麻、木耳、銀耳、冰糖等清補潤燥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韭菜、大蒜、蔥、薑、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皆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秋季是大量瓜果上市的季節,但除龍眼、葡萄、荔枝外,大部分水果性偏寒涼,因此在食用時應有所節制,特別是老年人腸胃功能較弱,多食會損害陽氣,引起腹瀉、嘔吐等病症。諺語說:“天時雖熱,不可貪涼;瓜果雖美,不可多食。”確是經驗之談。
本文作者: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