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中藥全球化台灣不缺席─抗癌中藥有潛力被好好開發!

『中藥全球化聯盟』簡稱CGCM,成立於2003年12月,由耶魯大學藥理系講座教授也是國衛院諮詢委員的中央研究院鄭永齊院士發起,發起會員總共有16個國際知名研究機構,包括北京、上海、香港、台灣及美國。台灣參加的有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及陽明大學。這是一個全球化非營利的組織,其成立的目的,主要是要將中藥全球化,成為國際醫療體系的一環,讓中藥能褪去傳統及地區性的角色,進一步促進全人類的健康,成為未來世界主流醫學發展的基礎。它的做法是將國際頂尖的研究機構、業界及政府組成團隊,共同努力,集合力量將中藥全球化。

今年一月在香港召開第三次會議,成員擴大到32個研究機構,今年八月在台灣召開第四次會議,成員擴大到51個會員,涵蓋的國家及地區,再進一步包括澳洲、加拿大、英國、澳門、新加坡,台灣今年有四個會員加入,包括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分院、中國醫藥大學、高雄醫藥大學、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聯盟成員目前也成立地區分會,成立分會的有台灣、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澳洲、加拿大,台灣分會的會址在國家衛生研究院,整個聯盟總部在香港大學,聯盟主席是鄭永齊院士,副主席為上海惠永正教授,祕書長為香港大學廖家傑教授。

『中藥全球化聯盟』主要是集合全球各地頂尖的研究機構協力提供四個技術平台,包括:(1)如何做好的中藥的品質管制(淬取步驟、成分分析、生物活性的確認與標準化);(2)中草藥的來源鑑定及栽培之標準化;(3)建立所有中藥的資料庫(品種鑑定、標準成分、指紋圖譜);(4)推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其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中藥成為西方國家可以認定的藥物,並通過美國FDA的認証,將中藥推向國際。

台灣在中藥現代化的工作上也做得相當多,中醫藥委員會林宜信主委在會中代表台灣中醫藥界為台灣在這方面的努力做了一個很好的詮釋。台灣在中醫藥的資料庫的建置也做了一部份工作,如建立了中醫藥資訊網,另外中醫藥臨床試驗的工作在所有的聯盟會員國中,台灣有比較亮麗的成績,這包括中醫藥委員會出版的「台灣中草藥臨床試驗環境與試驗法規」,並相繼成立十三家中醫藥臨床試驗中心,來實際執行中藥臨床試驗。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準備提供「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的技術平台,協助台灣多中心中藥臨床試驗,並作為聯盟未來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樣版。此外,台灣在中藥的基礎研究的方面,多年來也累積了相當的論文報告,但是在將台灣的中藥推上國際的努力上,還缺臨門一腳,因此透過聯盟的體系將台灣中藥推上國際,將可加快腳步。

聯盟的主席鄭永齊教授也提到中藥的國際化是勢在必行,因為傳統醫學被重視是國際整體的趨勢,WHO『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到2005年的中長期策略上,也揭示傳統醫學必須整合到正統醫療體系,成為健康照護的一環,也必須加速在安全、有效及品質方面的研究,在未來必須將傳統醫學有能力提供給更廣泛的人使用,並且要教育民眾如何正確的使用傳統醫療,因為全世界有80%的民眾事實上都在使用傳統醫療。

台灣分會的會長也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梁賡義院士也提到,中藥在世界各國的傳統醫學的使用最為普遍也最被重視,根據統計在大陸有90%、日本有49%、新加坡有45%、香港有60%、韓國有69%的民眾,都有使用中藥習慣。傳統中藥自成一套理論體系,由於世界潮流的趨勢,中藥被重視並廣泛地研究最多,透過這個聯盟將可進一步提升中藥的科學透明度,加速將中藥推向國際市場。

在美國FDA任職的陳紹琛醫學博士,近十年來是實際負責建立及推動「植物用藥新藥查驗登記及臨床試驗準則」的推手,在這次大會裡面也做了一個專題演講,特別提到美國整體的環境對於多成分的藥也呈現較開放的態度來接受及認定,制定並不斷修正更合理的法規來確認新藥查驗登記的準則,由於美國FDA的態度與觀念大為轉變,無形中加速了中藥全球化的腳步。不過到今天,美國雖然接受了200多件的新藥申請並批准做臨床試驗,但是到今天還沒有一個得到新藥証書。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將與美國耶魯大學合作開發符合聯盟標準要求的中藥複方,針對大腸直腸癌做第一�二期的臨床試驗,將由彭汪嘉康院士及陳立宗醫師主持。聯盟台灣分會執行祕書賴基銘醫師表示,這一個定名為「PHY906」中藥複方是1800年前的古方,專門針對胃腸道不適的傳統方劑,當初選擇這個方劑主要是希望能夠用來減除化學治療的腸胃道副作用,經過符合國際標準的淬取步驟、成分確定、品質管制再重新組合後,在動物實驗上意外發現不僅減低化學治療副作用,同時還有抗癌效果,並加強多種抗癌藥物的療效,經進一步的基礎研究,已確認這個組合的中藥,是透過分子靶點的調控來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賴基銘進一步表示,很多抗癌中藥事實上都很有潛力被好好開發出來,若要將它國際化、全球化,都應遵循這樣的模式,才有辦法符合國際標準,將中藥推向國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