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類鼻疽疫情建立轉院機制,皮膚有傷口勿接觸污染源!

疾病管制局公佈最新類鼻疽疫情,8月1日新增1例通報個案,個案居住於高雄縣梓官鄉,發病日為7月26日。累計今年自7月11日至8月1日止,類鼻疽累計通報20例,最後發病日仍為7月27日,其中高雄縣11例、台南市4例、台南縣3例、高雄市2例;其中7例死亡,2例在加護病房,另11例住普通病房。

為避免病患過度集中部分醫院,造成其嚴重醫療負荷,疾病管制局上午邀集感染症醫療網南區指揮官劉清泉主任及高高屏指揮官劉永慶主任,討論有關醫療院所如發現疑似類鼻疽個案時轉院機制,建議醫療院所有疑似個案可轉介至高雄長庚醫院、高雄榮總、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大、奇美醫院等、國軍高雄總醫院、義大醫院、左營海軍醫院。
  
除了經由皮膚傷口感染外,類鼻疽傳染途徑也可經由環境中吸入帶菌塵土而感染。疾病管制局再度呼籲,除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人(包括糖尿病及外傷者)外,身體健康者,若於免疫力降低的情況下(如發生感冒時),亦應避免皮膚傷口暴露於淤泥或髒水。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清洗乾淨,如有身體不適者,應盡快就醫治療。

類鼻疽係由類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所造成的臨床感染症,屬假單孢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此菌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存在,會感染馬、羊、豬等動物以及人類。其流行地域為東南亞地區及澳洲北部的熱帶地域。該局自89年即將此病納入監測。89年通報病例1例、90年15例、91年9例、92年5例、93年13例。

本次疫情發生原因,疾病管制局初步調查研判可能係因日前南部豪大雨,將土壤中之病菌沖刷出來,所造成的民眾感染事件,病例多發生在二仁溪流域。疾病管制局鄭重呼籲在二仁溪流域附近居民,若有發燒等症狀者,務必迅速就醫。並告訴醫師居住地區,疾病管制局呼籲,醫師對於上述地區發燒病患,應先排除感染此病的可能性,若有懷疑應立即以抗生素治療,並採檢送驗。

「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屬於腐物寄生於特定的土壤或水中,許多不同的動物均可能被感染,引致的病名就叫做「類鼻疽」(melioidosis),主要流行的區域為東南亞地區﹝特別是泰北﹞及澳洲北部的熱帶地區,尤其在雨季裡。

台灣於民國71年出現首例外移入病例,一位到菲律賓旅遊的民眾,因游泳時溺水,懷疑遭此類鼻疽桿菌入侵肺部。根據疾管局統計,自民國89年至93年為止,類鼻疽共通報57例疑似病患,造成3人死亡。

病患常是因吸入受類鼻疽桿菌污染的污塵、污水嗆到,或經由皮膚傷口或呼吸道進入人體,再造成肺部或全身瀰漫性感染。主要侵犯肺部,其他如肝、脾、腎、皮膚也有可能。類鼻疽潛伏期常因感染時期無法確定而不明,潛伏期從從3天到25年都有可能。一般情形下,感染類鼻疽的人不會直接傳染他人,必定是從環境感染。

「類鼻疽」臨床症狀表現差異相當大,從不顯性感染到致病率極高敗血病都有可能。傷患出現的症狀,可能從僅是皮膚傷口化膿、肺部感染,甚至是細菌跑到血液引發敗血症的嚴重後果,死亡率可高達40﹪至80﹪。發病時,會出現惡寒、發熱、咳嗽、血痰、下痢、出血斑等。

診斷「類鼻疽」主要靠微生物培養,而治療以抗生素為主,以ceftazidime為首選,至少使用10天到症狀明顯改善後,再改用四種藥物chloramphenicol、doxycycline、trimethoprime、sulfamethoxazole口服持續20週。如果膿瘍過大,應考慮手術引流。即使經過充分治療,仍有10﹪病人復發。

由於本菌普遍存在於土壤和水中,對農夫幾乎無法預防,但對於身體有病衰弱的人,包括糖尿病及外傷者,應避免暴露於泥土或水中,尤其是水稻田。對病人的呼吸道及鼻竇分泌物與傷口流出物應妥善處理。因由於臨床病例不多,一般人不用太擔憂。

《類鼻疽醫學小百科》

Q:什麼是類鼻疽?
A:
類鼻疽是由類鼻疽伯克氏菌所感染之疾病,此致病菌以腐生之方式
  ,存在於特定的土壤或水中,許多不同的動物均可能被感染,包括
  羊、馬、豬、猴、囓齒類、鳥類等(但目前尚未證實這些動物為重
  要的傳染來源)。

Q:類鼻疽的症狀是怎樣?
A:
類鼻疽的臨床症狀表現差異相當大,從完全無病、無症狀肺堅實到
  壞死性肺炎或快速致死性敗血症均有可能。此病類似傷寒或肺結核
  ,其臨床表徵包括:肺空洞、膿胸、慢性膿瘍及骨髓炎等。

Q:類鼻疽如何傳染?
A:
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由於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
  引起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受
  污染的塵土而受感染的情形,一般情形下,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
  人。

Q:類鼻疽的潛伏期及傳染的時間?
A:
從可能的暴露經驗推算至出現臨床症狀之時間,可短至兩天,或長
  達數月或數年。

Q:受到感染就會發病嗎?
A:
由於此病可能在暴露後長達二十五年才發病,因此對於任何一個無
  法解釋之化膿性疾病(特別是空洞性肺病),且曾在東南亞等地方
  性流行地區有生活史或旅遊史的病人,皆應將此病列為其可能罹患
  疾病之鑑別診斷項目。

Q:類鼻疽可以治療嗎?
A:
以TMP-SMX抗生素合劑治療最有效,且適用於大部分亞急性
  或慢性的病人。

Q:類鼻疽的病例在哪些地方比較多?
A:
在以下國家中曾有病例報告(但可能並非侷限於這些地區):
  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菲律賓、伊朗、土耳其、
  澳洲東北部、巴布雅新幾內亞、關島、布吉那法索、象牙海岸、
  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島、巴西、厄瓜多爾、巴拿馬、墨西哥、
  海地、薩爾瓦多、波多黎各、阿魯巴等地。在部分國家地區中,
  約有5~20%從事農作者具有可證實之抗體,但卻未曾有明顯症狀
  之病史,而此病在泰國已被視為是稻米耕作者的特有疾病。

Q:類鼻疽在台灣的病例多不多?
A:
文獻上報告之首件台灣地區病例出現於1985年,該名患者曾在菲律
  賓游泳時溺水;1997年則另有一名到緬甸旅遊而發病之個案。其後
  ,分別於1996及1999年之文獻中,也曾報告在南台灣出現三名本土
  性病例。近年來,自此病被列為「傳染病個案報告單」之新增通報
  項目後,衛生單位已陸續接獲並證實有本土之散發性病例發生。

Q:預防類鼻疽要注意什麼重點?
A:
1.曾在地方性流行地區接觸到水或土壤,
   且本身有慢性潛在性疾病的人。
  2.身體有耗弱性疾病的人(如糖尿病及外傷者),
   應避免暴露於受污染的泥土或水中,
   如地方性流行地區的水稻田中。
  3.在地方性流行地區中,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的人,
   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以水沖洗乾淨並就醫。

參考資料:衛生署疾管局、台北榮民總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