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認識胃痛談《消化性疾患》的成因、預防保健與診治!

文�台中大里仁愛醫院消化器內科主任 林賢平醫師

一般最常見的消化性疾病以『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及『功能性腸胃道障礙』為主;胃中有極酸的胃液,但本身卻具有一保護膜,若胃的保護機轉失去平衡,就有可能導致潰瘍的產生。一般而言潰瘍最主要是因為胃酸侵蝕到不正常的胃腸黏膜(如受到幽門桿菌的感染,導致該處保護機制喪失而產生的潰瘍);另一方面則由藥物所引起,例如止痛藥、消炎藥或退燒藥等皆有傷胃的成份,通常病人會出現胃部劇烈疼痛,檢查後胃發現有大小不一的潰瘍產生。還有部份病人是因為飲食不正常或長期緊張、壓力大所致。

消化性潰瘍常見的症狀

 上腹痛─胃痛、膽結石、胰臟發炎或肝腫瘤等皆有此症狀。
 肚子餓時,上腹痛特別明顯,因為胃酸分泌量明顯增加。
 出血─大便變黑(呈瀝青色),出現頭暈、臉色蒼白等症狀。
 若是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該處會出現阻塞,
  導致食慾不振,飯後嘔吐。
 若您有任何以上單一症狀出現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一定要尋求醫師作進一步的診斷及治療。

消化性潰瘍的初步診斷

 上消化道攝影─利用顯影劑偵測潰瘍所在,
  但無法判斷潰瘍範圍及嚴重程度,且其敏感度較低。
 胃鏡─胃鏡可較精確的診斷出胃腸疾病,
  並順道作切片檢查及細菌感染的檢查。

截至目前為止,臨床上發現有 90%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是先有細菌感染所引起的;而胃潰瘍則較為複雜,可能還有藥物影響或老年化的原因所致。作胃鏡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痛苦,施作時只要和醫師配合,深呼吸、放輕鬆,相信一定可以一掃胃鏡痛苦難耐的刻板印象。當然,能及早發現疾病並作最有效的處理,其治癒復原率也較高,請民眾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病情,如此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消化性潰瘍的藥物治療

治療方向是採取制酸劑治療,利用降低胃酸使傷口不再受胃酸刺激。一般常用胃片或胃乳片;另外有潰瘍的專用藥,它們不同於前者的是使胃減少分泌胃酸。

如何預防潰瘍的產生?

 養成正常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不要讓胃酸分泌過多。
 時常保持心情輕鬆、愉快。
 杜絕細菌根源,若曾得過潰瘍的病人,
  應確切追蹤是否體內已無細菌存在。
 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是指胃與食道接口處的賁門閉合不全(此與年齡增長有程度的正相關),此狀況極有可能使胃中的胃酸回流至食道,而引起不舒服的感覺。這種症狀有以下幾種:

 一、胸悶─平躺時較不舒服,有酸水嘔出的現象。
 二、心窩產生灼熱感,台語有句話對此形容得很傳神“火燒心”。
 三、吞嚥有些困難,不舒服感。
 四、部份病人更有長期咳嗽的症狀,這是因為胃酸長期跑到食道,
   不斷刺激喉嚨,使之產生咳嗽,
   甚至可能會產生氣喘及氣管方面的疾病。

了解功能性腸胃道障礙

其發生原因在於胃腸蠕動不正常,症狀有飽足感、較沒有食慾,甚至會有脹氣、胃痛或常常打嗝的情況發生。有些腸胃蠕動太快,食物中水份末完全被大腸吸收,則會容易產生水泄,反之則便秘、甚至腹脹。『功能性腸胃道障礙』的診斷,是種籠統的診斷,因此首先需排除大腸癌或胃潰瘍等可能病症,才能確定為腸胃蠕動不正常之『功能性腸胃道障礙』。

雖然此病的診斷不易,但仍有一種檢查方法一腸冑道壓力測定,但卻不常使用。其治療方面以開立調整蠕動的藥物為主,其次為心理支持,或生活習慣的改變﹝保持正常作習、規律的飲食習慣及保持心愉快,適當的運動…﹞。
本文作者:林賢平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