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綠色鑽石在台灣─檳榔的愛恨情仇與頭頸部癌症!

文�彰化秀傳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 洪嘉駿

檳榔在台灣與中國大陸以及東南亞自古盛行已久,本草綱目記載,具提神、驅蟲、防風寒與泄氣之功效。因此在我們的袓先視檳榔子為貴重商品,在當時的迎娶婚嫁中,檳榔為嫁妝中的必須品,這個風俗在當今仍存在於某些鄉間或原住民部落。近年來經政府與相關單位之宣導,民眾已普遍瞭解檳榔可能造成的危害,然而,在勞動階層與特定族群中檳榔仍甚為盛行,由當今街頭上隨處可見之檳榔西施便可一窺其盛況。
   檳榔最嚴重的副作用便是造成囗腔癌。檳榔屬於成癮性的感官刺激物,吃檳榔會有很不好的個人健康影響,包括有口腔疾病、口腔癌、下咽癌、喉癌及環境污染、破壞生態等。在公共場所吃檳榔時吐出殷紅的檳榔汁,塑造了落後國家的形象。因此為了個人與社會國家健康,拒吃檳榔運動是大勢所趨。

台灣最普遍吃檳榔的方式有二種;荖花:將檳榔剖開,中間加荖藤花穗及一些石灰等。荖藤葉子(荖葉):塗石灰再包檳榔而不加荖花。檳榔本身含有檳榔素、檳榔鹼,其中檳榔素具有促進交感神經作用,在末稍部位刺激毒蕈鹼接受器,中樞則會刺激菸草接受器,嚼檳榔時一部份的檳榔素在口腔中與石灰產生作用,直接轉變成無交感神經作用的檳榔鹼。另外,有些檳榔中還會夾入荖花,它含有大量的黃樟素,此成分也有致癌性。石灰會使口腔環境成鹼性,在鹼性狀態下檳榔中的某些成分會釋放出游離基,而游離基易引起細胞變性。此外,檳榔鹼具有促癌作用,會幫助促進細胞癌化。

檳榔在台灣

檳榔號稱為台灣「綠色鑽石」,種植面積已經佔全台面積六十六分之一,所造成的水土保持問題已經讓土石每年流失二十多萬噸,和水資源每年流失五十四億公噸,而吃檳榔及抽煙、喝酒的民眾罹患口腔癌的比例,較不吃檳榔、不抽煙、不喝酒的民眾高出一百二十三倍。根據調查,檳榔種植的面積與產量從六十五年至八十四年逐年增加,在民國八十四年檳榔產業已經超越甘蔗,成為國內僅次於稻米的第二位農產品,其中零售產值更為龐大,民國八十四年產值為四百億元,幾為民國七十八年的二倍產值,嗜好人口已經達到二百八十萬人。嚼檳榔人口的分部與口腔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縣市別發生率以台東縣最高,每十萬人有2.78人患口腔癌,其次為台北縣1.77,花蓮縣1.70,而台北市為0.43。在七十年至七十五年間,各縣市發生率均無變化,除彰化縣、台中縣及南投縣男性罹患率有上升趨勢,尤其彰化縣每年以0.17%增加最明顯。根據衛生署統計室表示,口腔癌不僅死亡率持續攀升,死者也有年輕化的傾向。口腔癌死者平均年齡五四.八二歲,比六年前年輕半歲左右,是所有癌症當中,唯一死者年齡下降的死因,顯見口腔癌死亡增加與年齡老化較無相關,而與嚼食檳榔日益普遍及年輕化有關。整體而言,男性癌症死亡率足足比女人高了七成以上。因為男性抽菸、喝酒、吃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較多,自然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為何會吃檳榔?

市售檳榔族對吃檳榔的感受大致如下:
1提神和心情愉快,有時會產生飄飄欲仙的快感,也會讓人感覺體力充
 沛,工作效率提高,反應更靈敏。因此廣為勞動階層或長期開車族使
 用。
2一股清涼香甜的氣味,且成分會令使用者輕度上癮。
3生津止渴。
4寒冷的天氣可以禦寒,體內充滿溫暖。
5如果同時喝酒抽菸,刺激感受會更強烈、更持久。因此三者同時使用
 在檳榔族是相當常見的現象。

檳榔成品與食用方法雖略有差異,但普遍使用檳榔子、石灰、荖藤。其中檳榔素具有促進副交感神經作用,具發汗、興奮及增加唾液之作用,所以食用檳榔後,往往有生津止渴、提神、禦寒等功效。但檳榔素在人體口腔環境下,會產生硝化作用而形成數種亞硝安,另外荖籐是胡椒科的藤本植物,有些市售檳榔在剖開的檳榔子中夾入荖花,含有大量的黃樟素(有致癌性),或是在成品外裹以葉片(提神、消腹脹),亦可致癌。而石灰使口腔唾液呈鹼性狀態,釋出自由基,破壞去氧核醣核酸而產生癌細胞,亦可能助長了癌症的形成。其他如吸煙、喝酒、不良口腔衛生,尖銳的蛀牙或殘根,製作不良或破損的假牙等都是造成口腔癌發生的可能原因。若細胞內本來的基因有缺陷,不論缺陷是先天或是後天造成的影響會使受刺激的細胞很快的變成癌;其中包括致癌基因與抑癌基因。外界給予的刺激一點一點地儲存,等待有一天累積的刺激無法負荷時,搖身一變為癌細胞。

口腔檳榔癌

何謂口腔癌?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之總稱,大部份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口腔內90%以上的癌症是長在表皮部份,亦即嘴巴張開可以目視到的部份,所以將這一部份的癌症統稱為口腔癌,因為其一是位置的關係,其二是上皮細胞的型態,與其他器官型態的癌症不同,原因及功能上皆有很大的差別。正常口腔內的表皮細胞僅為薄薄的幾層細胞,如果長了口腔癌則會往下長出硬塊,代表細胞數目增加很多,細胞正常與否,在功能上的影響深遠。

口腔癌的臨床症狀

臨床上的症狀,包括有口腔黏膜對刺激性食物有燒灼感、口乾、口腔內形成小水泡、發生潰瘍、再發性口炎,及過度流涎或味覺障礙、黏膜固有層的纖維彈性減低、上皮層萎縮,因而導致黏膜呈現不等的蒼白與僵硬。一般而言,病人求診的原因大都是疼痛及張口困難,此種病症是一種不可逆的癌前病變,何時有惡性的變化不得而知。

所謂癌前病變本身並非口腔癌,但長期置之不理或刺激源一直存在時,以後有極高可能性發展成口腔癌。患者常因此延誤就醫,或自我安慰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包括:口腔各處黏膜之白斑症、紅斑症、黏膜下纖維化(所謂硬口症)、疣狀增生及慢性潰瘍等。許多人都有在頰黏膜內側發生白色潰瘍或水泡的經驗,通常發生在壓力、睡眠不好或飲食習慣改變,一般在二星期之內會痊癒,倘若超過二星期未痊癒,則必須作檢查。

口腔癌的早期症狀

1口腔黏膜顏色發生變化:如變白、紅、褐或黑且無法抹去。正常的上
 皮是粉紅色偏紅,而出現白色或紅色兩極化的顏色都是不正常的。
2潰瘍:超過二週以上尚未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
3腫塊: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有不明原因之腫塊。
4舌頭運動與知覺:舌頭之活動性受到限制,導致組嚼、吞嚥或說話困
 難,或舌頭半邊知覺之喪失、麻木,皆應盡早查明原因。

口腔內黏膜下纖維化屬癌前病變且會造成張口困難,外科性切除口內部分的纖維帶後,通常需要植皮,以下介紹幾種方式:

一、補皮:此種方法用於口內修補已經有許多年,病人在術後語言、吞
  嚥、咀嚼等均不受影響,但其在口中癒合效果不好,容易再形成纖
  維化而張口困難。

二、頰脂墊:目前運用自體的口內頰側脂肪墊於纖維帶切除後的修復,
  可避免患者因傳統性取皮造成的第二傷口,然而使用時,患處的大
  小隨著脂墊的體積與位置而有其限制,臨床上,針對咽門柱區纖維
  帶被切除後的傷口缺陷,往前下方移植,覆蓋頰側患處後1-3的位
  置,即上下大臼齒與小臼齒之區域最為理想。

三、頰脂墊與胸大肌皮瓣或前臂自由皮瓣血管移植法:如果纖維化的範
  圍超過頰脂墊可覆蓋的部份,可採用本法利用較大面積的前臂皮瓣
  將切除的纖化部份予以覆蓋,並可立刻獲得顯微手術後的血流供應
  ,增加手術的成功率。

一般而言,經由術後評估,第三種方式具有最少程度的傷口收縮,且能獲得較其原來求診時張口度還大的改善情況。當接受外科性切除在治療前、後須完全戒除吃檳榔的習慣,於治療中及治療後,須配合日常自我強迫性張口運動,如此才能獲得相當程度的療效。通常,對於粘膜下纖維化,患者除了需要平時自我觀察口腔有無任何變化外,亦需靠耳鼻喉科醫 師或牙 醫師的定期檢查,最重要是病人要戒除吃檳榔、喝酒、抽煙等習慣,並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如此可避免病灶的再發,而且術後的定期追蹤檢查亦相當重要。

治療

口腔癌之治療方式分為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早期的口腔癌如未見頸部淋巴轉移,則單獨使用手術或放射治療均有不錯的治療成效。

口腔癌的分期共分為四期,手術原則為腫瘤旁邊留下一公分以上(舌癌)或十五公分以上(頰膜癌)的安全範圍,拿掉部份舌頭會影響說話的清晰度,頰膜癌則常會造成外觀變形,長在靠近嘴角者,須拿掉部份下唇,造成張口不良,亦會影響說話,得要整形外科大夫行植皮手術。至於放射線治療的優點是:不必切除組織或器官,病患在放射線治療後有比較完整的外觀及保留原有的器官組織功能,而缺點則因未將整個切除,而致療效略遜於手術治療,此外放射線治療後,照野內的正常組織會產生纖維化,亦使其組織功能略遜於正常。至於中晚期的口腔癌則較適合使用合併手術與放射線治療或再加上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是利用癌細胞對幅射傷害修復能力較正常細胞慢的差異,逐漸減少癌細胞的數目,而正常細胞可藉二次照射中隔時間,把受傷的細胞予以修補,如是腫瘤周圍之正常細胞組織,就在可耐受高量放射線的情形下完成治療,癌細胞則可能在治療結束時仍有極少量殘存,這些殘存的癌細胞應已無生殖或分裂的能力,最後這些殘餘的癌細胞將會隨著細胞生命週期的結束而消逝。

臨床所見則為口腔內之腫塊會隨著每天的放射線治療而縮小體積,如腫塊表面有潰瘍的話,亦會逐漸癒合,最後康復時,將被完整的黏膜表皮所覆蓋。當然影響癌細胞生存的因素尚有很多,諸如腫瘤之周圍正常組織對放射線傷害的修復能力、照野四周環境是否缺氧或是含氧量非常豐富、每天照射劑量的多寡或放射線劑量的大小,以及治療用放射線的品質,對放射線治療的成敗,都有密切的關係。在長時間的療程及高劑量的治療下,病患極不容易負荷,就算整個療程順利完成,腫瘤亦能在治療結束時消除,但周圍之正常組織將會因為暴露在高幅射量的環境下,易有組織纖維化或壞死的併發症出現。故中晚期的口腔癌,最理想的治療方法,目前以外科手術合併術後放射線治療之結果最佳,因為使用外科手術切除口腔癌或頸部淋巴結後,再以放射線治療為輔,可以使手術切除之範圍盡量縮小,這樣不但可以把口腔正常之吞嚥及講話功能盡量保存,同時讓在安全距離略為不足之手術切口周圍正常組織接受五至六週的放射線治療,則在切口邊緣正常組織可能存在的無臨床症狀之癌細胞亦可被放射線所消除。倘若手術範圍不大,放射線治療總劑量侷限在六週內給予 6000c Gy 的話,周圍正常組織只有輕度之纖維化,而對病患癒後的生活品質無太大影響,但卻可把治療對腫瘤局部控制率提昇將近一倍,雖然局部控制率之提昇不完全等於增進病患之存活率,因為癌細胞在治療前就有可能做遠端轉移及繼續發生第二個癌症,都可使口腔癌患治療預後的生存率降低,但無論如何,放射線治療確有很大的貢獻。

癌症發生的原因至今未明,所以治療很困難,目前被承認的例行療法有外科手術切除、放射線療法及制癌劑化學療法三種。但對較晚期的口腔癌,目前並無法有效控制、治療。造成病患及家屬對正統療法的誤解,反而放棄醫療,而去尋找秘方,延誤醫療時效,這對社會及個人都是嚴重的損失。但這在現今我們的社會上仍是個常見的現象。所以教育病患積極接受治療,對正統醫療方法有正面的了解,仍是耳鼻喉科醫師的重要工作。

口腔癌的團隊醫療

綜觀口腔癌的治療,包含了耳鼻喉科醫師、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整形外科醫師、假牙補綴醫師、顏面贗復醫師、語言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人員等,組成的醫療團隊,才能提供一完善醫療。秀傳紀念醫院經過多年的努力,在口腔癌治療上之軟硬體已相當完善,目前朝更精緻且跨科別之方式來診斷治療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醫療。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