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蛤蟆瘤」罕見的結節性硬化症,是良性腫瘤!

文�台中大里仁愛醫院泌尿科主任 張賜祥醫師

34歲的莊小姐,因身體虛弱疲倦及左側腰痛不舒服而到醫院求診,發現左側腎臟長腫瘤,經醫師診斷是屬於罹患罕見的結節性硬化症,自此開始他六年辛苦的疾病抗戰歷程。

當時她只覺得命運捉弄人,怎麼會得到這種怪病,隔年卻又發現右腳趾甲旁長瘤並逐漸擴大,於是接受趾部的腫瘤切除手術;接著又因皮膚有斑塊及皮腺脂瘤,陸續皮膚科門診求治,也曾因有抽筋就醫,做過腦波檢查,但無明顯異常情形。多次因貧血,虛弱不適,而就醫輸血治療,接二連三相關的併發症,令他非常的困擾。

最近因左側腰痛不適且有腫塊,擔心是否能治好此種病?曾到多家醫院求診,然而卻每況愈下,在泌尿科張賜祥醫師予以解釋病情發展及疾病的預後,才對疾病有所認識,目前採保守治療,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兩側腎臟蛤蟆瘤,頭部核磁共振掃描檢查發現腦室管下結節產生;因腎臟之蛤蟆瘤常有出血之可能,應定期追蹤,並可在早期施行動脈栓塞治療或手術,並視其結節或瘤塊發生之不同器官或部位予以適當的治療。

「結節性硬化症」屬於遺傳性罕見疾病。其發生率約為6,000分之一,目前台灣大約有2700多人罹病。但大多數家庭對這個症狀並不了解,以為身上的塊狀白斑是胎記。直到癲癇發作或其他併發症,才覺醒到事態嚴重。目前已知病因為基因缺陷,造成病人神經細胞和髓鞘形成不良,產生組織硬化。結節硬塊症的病人也會在全身多處器官,像腦、皮膚、肺、心、腎等,產生一種良性腫瘤「蛤蟆瘤」。

此症臨床上表現常多樣化的症狀,例如臉部皮膚出現血管纖維瘤或額頭斑塊、指甲邊緣有纖維瘤、身體上有三個以上的脫色斑(大片白斑)、臉部或身上有較為粗糙的鯊魚皮斑、多個視網膜粒狀異位瘤、腦皮質結節、腦室管下結節、腦室管下細胞星狀瘤、心橫紋肌瘤增生、淋巴管肌瘤增生、腎血管肌脂肪瘤;臨床表現的症狀多是複合症狀。

目前臨床醫學對於「結節性硬化症」仍無法治療。僅能從各部位器官病變投以處方予以控制。由於病情變化多端,病情發展難以掌握,更無法預測未來的發展。目前國內多家醫療院所都可做結節性硬化症的基因檢測。若能在醫師建議下定期性門診追蹤及予以不同部位的後續治療。並加強社會大眾對此症的了解,結合病患和家屬的力量相互扶持,必定可以過關斬將的心情渡過每一個可能出現的狀況。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