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誰惹的禍!為什麼經期來時特別容易腹瀉?

文�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

一些女性在月經期間出現大便次數增多,質軟不成形,甚至腹瀉,月經過去之後,這些症狀都會自然消失,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根據中醫的理論,無濕不成瀉,腹瀉無一不是因為的緣故。但如果再繼續探討下去,這“濕”又為什麼會有規律地在月經期間作祟呢?這是因為主管通調水濕的臟器是脾與腎,脾主運化,運送水濕,腎為胃關,對脾胃有溫煦作用,也參與管理二便。

行經期間,諸經血脈下注胞宮,與此同時,體內的水濕也隨之下行,使脾腎二臟得不到氣血更好的濡養,使它們運送水濕的功能下降,平時脾腎功能不足但還不致於導致腹瀉的患者,此時水濕便在體內積聚,下走大腸,從而導致腹瀉。肝臟在經行腹瀉中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肝在五行中屬木,具有疏通、舒展的功能,幫助脾胃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經期血液下行,氣血容易壅滯,使肝臟的疏泄功能不能發揮,肝氣橫逆,脾土受損,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木壅脾侮”,也會導致經行腹瀉。

臨床上經行腹瀉的辨証分型主要為脾虛型,月經將行或正值經期,大便溏泄,食穀不化,月經乾淨後腹瀉即止,經色淡,質清稀,神疲乏力。可用黨參、炒扁豆、炒白朮、淮山藥、炒蓮子、炒薏苡仁、茯苓等健脾化濕。

若有五更泄瀉(每日早晨天未亮時就腸鳴腹瀉),腰膝酸軟,形寒肢冷,可加用炮薑、肉桂、炙甘草以溫化腎氣。若胸脅痞滿,乳房脹痛,性情急躁,可加用炒白芍、防風柔肝止瀉。
本文作者: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