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原發性帕金森氏症≠手抖,更不是「中風」!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科
  劉立民主治醫師&施邦英副教授


門診病人常會有問,「醫生 我的手會抖,是不是中風了?」手會抖,其實是屬於「動作異常」的一種。不僅手會抖,其他像腳,頭,甚至連聲音,都可能會有抖動的情形。抖動可能是靜止的時候出現;動作時出現;維持一個姿勢時出現,或者是在接近目標物時出現大幅度的抖動。有的是局限在一側;有的則是兩側都有。至於抖動的振幅,有大小之分;其頻率,也有高低之別。這些,各代表不同的意義。抖動,其實是一種現象,而不是一種病名。所以,找尋隱藏在抖動背後的病因,才是重要的。神經內科的醫師,便是根據上述的現象,去做病灶的定位以及病因的探索。

“原發性顫抖症” 是一般最常見的抖動,它的特徵是身體兩側都受影響,以手為主,尤其是維持一特定姿勢的時候。有的人連頭部,說話的聲音,都有抖動的情形。這時後,如果讓病人去做「震顫圖」的檢查,會發現它是屬於4-8 Hz的範圍。另外,「加強性生理性的抖動」也很常見。這也是身體兩側都有影響,以手為主,不過,「震顫圖」則顯示8-13Hz高頻。「原發性帕金森氏症」的抖動,是由身體的一側開始,比較常見的是從手開始。它看起來像是「手在數鈔票」或是「手在搓丸子」的動作。它靜止時較明顯,動作時反而會減少或是消失。這時” 震顫圖” 會呈現3-5 Hz的低頻。其他原發性帕金斯症還會合併動作遲緩,身體僵硬,面無表情,駝背,以及眨眼頻率下降,手擺動振幅,頻率下降。這些,都是典型原發性帕金森氏症的表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小腦,以及代謝性問題引起的抖動。 小腦引起的抖動,在接近目標時會抖動的最厲害,其他會合併步態不穩,其震顫圖會呈現2-4 Hz的低頻。代謝性問題引起的抖動,是以身體雙側為主,它是屬於負向抖動。有的教科書會形容此抖動像是“交通警察指揮交通時比出停止的手式” 。除了常見的“肝性腦病變”,其他像腎臟病變,藥物中毒,內分泌的問題,敗血症...等等,都會有負向抖動的情形。

其他像多發性神經病變,腦幹(腦中風)的問題,也會引起抖動。抖動的診斷,除了抖動症狀學,震顫圖的判斷之外,還要配合其他理學檢查,神經學的檢查;然後考慮是否需要進一步做抽血,以及神經影像學的檢查。本科目前有提供震顫圖的檢查,藉以提供更精確的診斷,以期早期診斷。因此當抖動發生,別忘了求助神經內科的醫師。

本文摘自「高醫醫訊」第24卷第9期
本文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