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每日醫學指南》膽結石會對肝臟有影響嗎?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膽道長期阻塞亦會衍生「肝硬化」。在臨床上,假若眼白(鞏膜)出現微黃的現象,則其血清中的總膽紅素大約會高達每百毫升兩毫克以上(正常血清總膽紅素值最高上限大約在每百毫升一至一點五毫克左右,但每個醫院有不同的參考值)。高膽紅素血症不僅會造成原有膽道疾病的惡化,黃疸本身亦會造成其他組織器官的傷害。

基本上,未造成膽道阻塞的膽結石對肝臟比較沒有多大影響,但膽道部分阻塞尤其是完全阻塞則對肝臟會出現明顯損害。由於長時間膽管阻塞,會使得總膽管壓力逐漸上升,而導致膽管內的膽汁滯留,甚至逆流回血液循環中;肝內膽管亦因阻塞而擴大,時間一久會引起「膽汁滯留性肝疾病」甚至「肝硬化」,可導致肝功不全、衰竭而致亡。膽汁滯留性肝疾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是由於膽結石引起膽道阻塞,導致膽道內壓增高,膽管逐漸擴張,肝細胞發生變性,同時造成毛細膽管周圍膽汁外滲;一旦膽汁外滲則會引起反應性水腫,使得多形核白血球滲出;炎性反應進而刺激膽管壁,引起管壁增生、肝門脈周圍以及肝小葉間的纖維化病變,而導致「膽汁性肝硬化」,有時意外遭受腸道細菌的感染,又再次衍生膽管炎甚至形成肝膿瘍。

此外,由於膽道阻塞使膽汁無法經由膽管排出,因此膽紅素只好經由腎臟排出,亦會造成腎臟功能的傷害;再者,過多的膽紅素也會擾亂組織器官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過多的膽汁成分會導致皮膚搔癢、中樞神經障礙、刺激心跳快速以及脂溶性維他命無法正常吸收,並造成嚴重的血液凝固障礙。

膽囊及膽道疾病在手術前後的飲食規範

在臨床上,膽囊及膽道疾病在急性發作期時,罹患者或許會表現出嚴重的嘔吐症狀,同時伴隨著劇烈上腹部疼痛,此時最好是遵照醫囑暫時完全禁食,如此不僅能夠緩解疼痛症狀,也能夠使得膽囊得到充分休息;而靜脈輸液中水份、熱量及營養的補充是絕對必要的。一旦渡過急性惡化期後,俟疼痛緩解後,則可以逐漸給與適當的調配飲食,其中包括清淡流質飲食,或採用低脂肪、高蛋白質、高碳水化物以及必要的維他命,以做為手術前的充分準備;此外,在飲食中亦應注意鈉離子及鉀離子的補充,以維持手術前後的電解質平衡,而手術十二小時前開始禁食。

術前脂肪攝取的限制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富含脂肪食物會刺激膽囊甚至膽道的收縮,會再次誘發疼痛的發生。不論手術前後,膽囊及膽道疾病罹患者的脂肪攝取量應控制在20∼30公克之間,並嚴格限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取,而植物油反而有助於膽汁的排泄,可以酌量食用。

手術後二十四小時,亦以完全禁食為原則,由靜脈注射葡萄糖、電解質以及維他命等營養物質,俟腸道開始恢復蠕動後,才可嘗試進食低脂肪清淡流質飲食,並逐步轉換易消化的低脂肪半流質飲食。此外,碳水化物易於消化吸收,對膽囊刺激較脂肪或蛋白質來得比較弱,但亦不宜過度攝取以免引起腹脹的不良反應。

膽囊及膽道疾病的術後營養治療原則,以調節飲食中脂肪以及膽固醇含量為主,並輔以高碳水化物以提供足夠營養及熱量。至於肥胖膽疾病罹患者,亦需要在減輕體重的大前題下來限制熱量的攝取;而對消瘦者而言,則應適量增加熱量的攝取,補充營養以便利於術後的早期康復。

術後,盡量少攝取或不食用富含膽固醇高的食物,以免造成膽固醇代謝的障礙,而再次使膽結石發生。供應充足的蛋白質可以補償消耗,以維持氮平衡,增強個體的免疫力,亦對肝細胞損傷的修復,每日蛋白質供給量為80∼100公克,魚、蝦、瘦肉、雞肉、豆腐都是值得推薦的高蛋白質及低脂肪食物。

此外,供給豐富的維他命以及礦物質如維他命A有助於防止膽結石的形成,其他維他命如B族維他命、維他命C以及脂溶性維他命也有所裨益。再者,高纖維食物可以促進膽汁的排泄,也可抑制膽固醇的吸收,進而降低血清中膽固醇的濃度,也因而減少膽結石形成的發生率。罹患者平時亦應養成多喝水(每日飲水量在2000∼3000毫升上下)的習慣,因為水份亦可稀釋膽汁並促進膽汁的排泄,由預防膽汁滯留來避免膽管疾病的復發。

平時養成少量多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亦要特別戒酒以及忌食辛辣食物及刺激性調味品(如辣椒、咖哩、芥末),並且不要一時大量攝食油炸以及產氣食物如豆類及其豆製品、蘿蔔、包心菜、洋蔥、綠花椰菜、青椒、茄子、馬鈴薯、地瓜、芋頭、玉米、香蕉、麵包等。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作者簡介: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三商美邦人壽北區部 首席醫療顧問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線上諮詢醫師
家庭醫學科(著重於臨床預防保健規劃工作)
旅遊醫學科(旅遊前的健康規劃)
老年醫學科(成年人慢性病的診治)
肝膽胃腸科(肝膽胃腸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
保險醫學科(協同壽險從業員提供壽險客戶實質的家庭醫師服務的觀念)

譚健民醫師(醫療服務網棧 www.98.to/tamkm)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