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每日醫學指南》膽囊切除後會有哪些後遺症?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根據生理學的研究,膽囊本身具有「儲存」、「濃縮」以及「排泄」膽汁的功能,其主要是用以協助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及吸收;正常時,肝細胞不斷地分泌膽汁,並經由「膽囊管」將膽汁儲存於膽囊內,膽囊黏膜會吸收水份並將膽汁濃縮十倍左右。肝臟所分泌的膽汁絕大部分是先儲存於膽囊內,僅在進食時排入腸道內,因為一旦進餐(尤其是富含油脂類食物)時,膽囊會相對應的收縮,並將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內,以利脂肪的消化及吸收。

倘若膽囊因病變而被切除後,這種規律適應消化的功能便喪失,由於肝臟所分泌的膽汁因膽囊的不存在而無法被儲蓄起來;因此,在膽囊摘除術後的早期,個體進食時,膽汁要持續不斷地由肝臟釋放出來;若一時攝入過的脂肪類食物時,膽汁相對的不過,有時亦會導致脂肪消化、吸收的障礙而出現的「脂性腹瀉」的病變,甚至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某些膽囊切除後的罹患者或許會出現厭食(尤其對脂肪性食物),這是因為在進餐時,膽汁分泌不足,腸腔內的膽汁濃度未達到一定濃度,以致引起脂肪消化不良症狀之故。

此外,膽汁中含有「初級膽汁酸」,在到達迴腸末端前95∼98%的膽汁會被再吸收,此步驟稱之為「腸肝循環」,其餘少部分在結腸內受細菌分解而成為「次級膽汁酸」;一旦膽囊被切除後,「腸肝循環」增加,使得「次級膽汁酸」量相對的也增加,但「次級膽汁酸」本身具有致癌作用,因此,會有可能促使「結腸癌」的發生增加機率,但在臨床上這些後遺症畢竟是少數。

「膽囊切除術」有何可能發生的併發症?

事實上,任何開刀手術都有其生命的風險,「膽囊切除術」也不例外。在膽囊切除手術中或許會出現「肝外膽管損傷」、「血管損傷」或其他鄰近器官的意外損傷等併發症。「肝外膽管損傷」是膽道手術中最常見及最嚴重的併發症。倘若膽囊周遭組織出現黏連、淋巴結腫大以及肝外膽管解剖位置異常,就會增加手術的困難度,甚至出現肝外膽管損傷的併發症。

「血管損傷」包括腸系膜、網膜動脈,肝動脈、門靜脈、膽囊動脈甚至腹膜後大血管等血管的出血,嚴重者可衍生出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除肝外膽管以及血管會損傷之外,其他鄰近器官如胃、十二指腸、橫結腸、肝臟以及腎臟等器官亦會發生意外傷害。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作者簡介: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三商美邦人壽北區部 首席醫療顧問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線上諮詢醫師
家庭醫學科(著重於臨床預防保健規劃工作)
旅遊醫學科(旅遊前的健康規劃)
老年醫學科(成年人慢性病的診治)
肝膽胃腸科(肝膽胃腸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
保險醫學科(協同壽險從業員提供壽險客戶實質的家庭醫師服務的觀念)

譚健民醫師(醫療服務網棧 www.98.to/tamkm)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