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中醫藥對糖尿病肥胖度的改善很講究科學!

文: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任 黃中一醫師

☆☆一控、二動、三用藥☆☆

由於缺乏體力活動,不健康的飲食、及社會壓力的加重,肥胖的人口比例不斷攀昇。另一個疾病糖尿病的人口也不斷增加。由於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這兩種既獨力又相關的疾病對人體後續健康的影響、造成莫大的威脅。中醫藥對糖尿病合併肥胖的患者,應可有一定程度的治療貢獻。

根據報導,民國92年台北市26~64歲人口調查,有1/4人體重過重或肥胖,台灣人愈來愈胖,BMI從民國77年的23.5成長到85年的24.8。而肥胖者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危險性至少增加5%。肥胖者發生II型糖尿病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3倍,約50%的肥胖者將來會患上糖尿病。80%的II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時已超重。而肥胖可使II型糖尿病人壽命縮短8年。對肥胖者言II型糖尿病患者,體重減輕5%~10%即有助於血糖控制,及大幅降低糖尿病發生併發症危險性(21%)。故改善肥胖度對預防或治療糖尿病皆很重要。

如果肥胖或糖尿病合併肥胖病人在食控及運動後血糖仍控制不良時,可考慮中藥治療。中藥減重機轉可分:

★滋腎凝胃法(抑制食慾,調控血糖):如熟地、黃精、六味地黃丸。

★消導通利法(阻礙腸道吸收,消脂、降醣):如山楂、大黃、何首烏
                    、承氣湯。

★益氣溫陽法(提昇基礎代謝):麻黃、肉桂、濟生腎氣丸。

★疏肝理氣法(抗壓、提昇適應原):人參、刺五加、淫洋藿、小柴
                胡湯。

其他常用降脂中藥有荷葉、茯苓、澤泄、番瀉葉、茶葉等,但應注意其副作用。

●常見降醣中藥方劑可分為:

★陰虛燥熱:口干咽燥、多食善飢。
   方用:白虎湯、玉女煎加減。

★氣陰兩虛(夾瘀):面色白、心悸氣短、乏力、腰痠腿軟、頭暈、耳鳴
         、手足麻木,常見40歲以上中老年慢性糖尿病患
         者,約佔77.5%。
   方用:生脈散合增液湯加減。

★陰陽兩虛:小便頻數、腰膝乏力、畏寒肢冷、面足浮腫。
   方用:金匱腎氣丸加減

●降血糖中藥:
生地、知母、山藥、玉竹、麥冬、玄參、五味子、黃精、薏芢、葛根、黃連、人參,共約40種

●中醫門診季減重成果:
減重療程3~12週,共24人。
平均週減重:133週,共減68公斤,約每週0.5公斤。
有效率15/24=62.5%;無效9/24=37.5% 顯效(1週>0.5kg)=9/24=37.5%

成功案例
呂× × 96.9kg → 80.2kg (10週)
蕭× × 101.8kg → 85.6kg (12週)

●中藥組病人症狀改善、原因探討:
★可控制食慾:調節迷走神經功能。
★體力變好:提高基礎代謝率。
★腸胃功能改善:(1)排除宿便;(2)調整水分代謝。
★壓力降低:改善失眠、煩燥等神經症狀。

●結語:

★『一控、二動、三用藥』,改善糖尿病肥胖度。依據中醫理論,肥胖者多屬氣虛夾溼體質,糖尿病患多屬氣陰兩虛夾瘀之體質,中醫藥皆有適當方藥,對証施治。

★對於糖尿病且體重超重肥胖病患,若在飲食、運動控制下仍無法達到理想體重目標,而致血糖調控不易,有高併發症發生危機者,可在原來治療基礎下,考慮合併中藥治療。

★中藥:(1)具有抑制食慾、減少吸收、提高基礎代謝率、降脂、降壓、
     通便之作用,而達到減重之效果;
    (2)並可調控腎上腺皮質醇之效;
    (3)還可以改善病患倦怠、心悸、手足麻木等糖尿病症狀和加強
     血糖控制,值得推薦。

歲末天寒、又逢冬令進補,體重負擔的季節,南市醫營養課中醫部希望為糖尿病肥胖患者打造一個沒有負擔的冬天。

黃中一醫師小檔案
現任: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任
   僧伽醫護基金會醫療網 特約醫師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中醫內科駐院醫師
經歷:彰化秀傳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住院醫師
   東海大學針灸社指導教師
專長:中醫骨傷、針灸疼痛、中醫內科(慢性病)。
網址:黃中一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黃中一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