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生化檢查配合望聞問切,肝炎治療中西醫方興未艾!

文: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 李純青主治醫師

肝臟是人體內的最大器官,肩負合成、轉化、解毒、代謝等功能,如持續受到肝炎病毒的破壞,將導致功能異常,並逐步由慢性肝炎演變成肝硬化、肝癌。依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肝硬化與慢性肝炎佔十大死因之第六位,而肝癌是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女性的第三位。究其原因則與慢性B.C型肝炎有密切關係。

在台灣、政府由民國73年起開始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注射,使學齡前兒童帶原率降低至1%左右,但成年人中仍存有15~20%,約三百萬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據統計,B型肝炎帶原者因肝硬化而死亡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12~79倍,發生肝癌的危險性多達30~98倍,在B型肝炎帶原者中,尤以E抗原陽性者(代表病毒活化、複製、傳染性、破壞性較強)是高危險群,易發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另在C型肝炎方面,由於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加之其感染C型肝炎病毒後,有50%將轉變為慢性肝炎,且較慢性B型肝炎更易發展為肝硬化、肝癌,故實需積極謀求治療之道。

然而在治療上,目前並沒有任何藥物可完全清除B型肝炎病毒。近來熱門的肝擾素及拉美夫錠(Lamivudine)主要作用在抑制病毒,使E抗原帶原者產生E抗體。另一方面,C型肝炎的治療則以干擾素有較明顯療效,約有1/4病人可痊癒,但使用時容易產生發燒、身體酸痛、白血球、血小板下降、掉頭髮等副作用。加上停藥後約1/4的病人會再復發且價格昂貴等皆使此藥不易普遍使用。因此,坊間充滿各種誇大不實的偏方及中草藥,號稱醫人無數。可是另一方面,卻又常見各大醫院發表服用中草藥引發藥物性肝炎的病例。那麼中醫藥在慢性肝炎治療上到底能提供那些幫助呢?

依據近年來的相關研究顯示:中醫藥對慢性B、C型肝炎的患者其治療成效主要在六方面:(1)改善肝功能(2)消除症狀(3)促使慢性B型肝炎患者e抗體產生(4)抗纖維化(5)抑制癌變(6)協助干擾素治療。

如本人於85年度衛生署研究計劃『加味小柴胡湯對慢性C型肝炎之療效評估』中,以干擾素、安慰劑及加味小柴胡湯(中藥組)治療慢性C型肝炎患者,發現中藥及干擾素皆具改善肝功能,消除症狀的作用效果。且中藥是持續及緩慢的改善肝功能,降低肝指數;干擾素則具有消除C型肝炎病毒的作用,而本院另一衛生署研究顯示:以柴胡、黃芩、甘草、白芍、丹參等七味中藥組成之方劑,能使60~70%慢性C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改善,20%患者恢復正常。而大陸上部份研究則指出,E抗原帶原者產生E抗體之自然轉換率,約為每年的3%~20%,服用中藥後,可提高到30%左右;此外,多項研究顯示,某些中藥,如丹參,具有促進細胞再生,促成纖維細胞數減少提高膠原脢活性,促膠原分解及減少肝膠原蛋白含量而達到抗纖維化的效果。另外在日本第六次漢方湯液治療研究會上,岡傳子對肝硬化病人胎兒蛋白的指數(AFP)大於20 g/L者,以小柴胡湯治療,五年後對照組近50%發生肝癌,而治療組只略高20%,兩組達顯著差異,證明中藥確可降低肝癌的發生率。

而在中西結合方面,對慢性B型肝炎患者而言,以拉美夫錠配合中藥治療,本院初步觀察似可提高E抗原血清轉換率;針對慢性C型肝炎方面,中藥因可減輕干擾素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惡心、疲勞、身體酸痛等,故可作為干擾素治療時的支持療法。部份因不能耐受干擾素注射的副作用而被迫中斷治療的患者將可藉中藥而完成療程。

在人類與B、C型肝炎病毒對抗的過程中,一路走來極為漫長。所幸近年來在多方的努力下頗有進展,而中醫藥亦被證實確有其優點。尤其是現代中醫除了傳統的望、聞、問、切外,更配合生化、超音波等檢查,參考免疫、病理、病程的變化及藥理研究,而使療效提高。由於能截長補短,互相幫忙,對慢性B、C型肝炎而言,此種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正方興未艾。
本文作者【中醫部 李純青主治醫師】
本文由【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