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要活就要動-糖尿病的天然基因療法

文:復健科 黃茂雄主任、陳俊凱主治醫師

糖尿病-俗名「富貴病」,又名「消渴症」-不僅帶給病人身體的不適及生活的困擾,更是現今醫療的重大課題。在台灣,自民國七十六年起,糖尿病便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五位,至今仍高居不下。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糖尿病造成的死亡率由民國七十年的每十萬人口八‧九八人,至民國八十九年達四二‧六人,不到二十年間增加了四倍多。在醫療技術進步的今日,糖尿病對你我的健康威脅反而更勝以往。

儘管現今的醫療技術不斷地在更新,對糖尿病的治癒僅能寄望於還在研究階段的基因療法,故糖尿病的治療重心便在於及早預防、保守控制、阻止病情惡化及併發症的發生。在治療糖尿病的三要素-藥物(口服降血糖藥物及胰島素注射)、飲食、運動-當中,以運動最具多重效益。它不僅可有效控制血糖及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更可預防糖尿病的發生。許多研究證實運動可增加合成葡萄糖載體的基因表現量,因此,運動可稱為糖尿病的天然基因療法。

然而,運動就如同藥物的處方,需考慮不同人的狀況及需求,更需考量其適應性及危險性。太過,不僅會造成運動傷害,甚至會導致猝死;不及,則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過猶不及都無法使運動的療效發揮到最大,因此,完整的運動處方須包含運動的型式、強度、頻率及時間,其中又以運動的強度決定了療效的成敗。在一般的觀念中,常以最大心跳速率來決定運動強度,但事實上,這只適用於健康的年輕人。對患有糖尿病的病人而言,心血管及自律神經的併發症會降低最大心跳速率並影響心跳速率的穩定,以最大心跳速率來決定運動強度不但不適用且更具危險性。而藉由心肺復健的最大運動測試,不用打針,不用抽血,在三十分鐘的測試中,直接評估個人的最大心肺功能,處方有效安全的運動強度,不但能讓糖尿病患者無後顧之憂地得到運動的好處--更好的治療糖尿病並改善生活品質。對具有糖尿病危險因子的民眾,包括家族史或肥胖等,均極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發生糖尿病。對此,更應及早已有效安全的運動來防止糖尿病之罹患,所謂預防更勝於治療,更是e世代人應有的概念。

邀請大家一起來做有效安全的運動,透過有效安全的運動不但能增加心肺功能、減輕體重、控制血壓、降低膽固醇,進而控制血糖及改善糖尿病的症狀,甚至能改善生活品質,終究,要活就要動!
本文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