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健康KABINAI─蠶寶寶的細菌性軟化病!

蠶寶寶吐絲了…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老師要我們當個「小記者」,假設眼睛就是攝影機,耳朵就是錄音機;把回家觀察的蠶寶寶生態,完完整整的帶到教室這段有趣的事嗎?『我昨天看到我養的蠶寶寶吐絲了…喔!老師我……?』這樣的教學法,將教材與周遭事物結合產生意義(以蠶寶寶為設計課程,透過真實的活動,觀察、記錄蠶的生長,從中讓我們接觸真正與生活經驗結合的體驗,你是否還會心悸呢?)

蠶寶寶的秘密…

為什麼蠶寶寶都死光光了?科學家巴斯德迫不及待要解開這個迷團。從蠶寶寶的身上,他找出了人類生病的原因,更從此改變人們對醫療的重要觀念!

蠶最常見的病症為軟化病,是由細菌之直接或間接以致發病,或參與後,病勢激進之蠶病,且斃死後,屍體軟化腐爛,發出異常惡臭之蠶病之總稱。軟化病依其發病型式,分為下列四種:細菌性胃腸病(普通軟化病),為細菌侵入蠶兒消食管內,寄生繁殖,致胃液性發生變化,因而發病,謂之細菌性胃腸病,通常所謂的軟化病,大部份屬之。如卒倒狀軟化病、起縮病、空頭病、下痢病和糞詰病等是。

細菌性中毒症(卒倒病)蠶兒嚥下特產毒性細菌於體內,由其毒素之中毒而發病。發病之初,食慾停頓,舉動不活潑,頭部下垂,左右振動不息,後腳部不能支持,身體乃倒下。屍體軟腐,吐綠色之消化液,糞不呈液狀。細菌性敗血症,各種敗血性細菌,侵入寄生於蚕體血液中而發病。

中腸型多角體病(細胞質多角體病):由濾過性病毒侵入胃壁圓柱狀細胞之細胞質中而發病。發病原因,是蚕骿虛弱是導致本病發生之主要原因,家蠶得軟化病後,顯出蟲體縮小,下痢,吐出胃液,且門外翻等各種症狀。又有所謂空頭病者,因不吃桑葉,消化管前端部份空無食物,胸部(互看像是頭部)乃至腹部變作透明,這也是軟化病。

總之,蟲體變軟而死亡為其特徵。會得軟化病原因:氣象條件及飼料不佳致仗蠶作不安定。催青溫度過高或濕度太低(60%以下),使蠶體虛弱。蟲體體質不強健,病菌抵抗力差。桑葉不良,日照不足,泥桑萎凋桑等桑的餵食。不良飼育環境,如稚蚕(小蚕)飼育於低溫低濕或者壯蠶期高溫多濕。空氣不流通或不潔。蚕座太厚而除沙。飼育中病蠶未撿拾清除。蠶兒眠中不齊一或給桑是太多,把蠶兒蓋任而悶在葉裡面。蠶兒起蠶(脫皮)參差不齊,沒有將早脫皮的蠶兒利用桑葉引走,而將慢脫皮的蠶也悶在桑葉下面。

♁教學園丁回顧─蠶蛾如何破繭而出?

蠶兒大吃桑葉後的五齡蠶,身體略縮小透明,稱為熟蠶。熱蠶先找適當的地方結上支架用的絲,然後用頭以8字形揮動吐絲繭。吐完絲的幼蟲身體縮小,然後脫皮化蛹。化蛹後經約12日再度脫皮變成蛾。蛹之變成蛾稱為羽化,大都在早晨或午前行之。蛾從口吐出鹼性液把繭軟化,一面用頭頂開一個洞一方爬出(腳)繭外。

少數無法從繭內跑出來的蛾,為什麼會死亡,死亡原為何?
其實它死亡原因可能是:
1蠶兒在4∼5齡期罹病或蠶體過度虛弱。
2沒做好簇中保護工作(溫度、換氣、糞尿污穢物之清除)。
3病菌感染。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