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蟲 的最新新聞

蚊蟲叮咬後大範圍紅腫?可能是斯基特綜合症

斯基特綜合症是一種因蚊蟲叮咬唾液蛋白過敏引起的異常免疫反應,症狀包括叮咬部位的腫脹、紅熱、搔癢及可能的全身不適,易誤診為蜂窩性組織炎。治療以非鎮靜型抗組織胺藥物...

皮膚出現中心蒼白的環狀紅斑,當心萊姆病感染!

萊姆病是一種由蜱蟲傳播的疾病,病原為伯氏疏螺旋體,常見於北美、歐洲及部分亞洲地區。其臨床表現多樣,依病程分為早期局部感染、早期擴散及晚期階段,可能影響皮膚、關節...

野外露營爆紅!健康危機與生態保護議題引起討論

過去幾年疫情的因素,使得國內旅遊成為了許多人的選擇,而其中,露營已然成為熱門的選項。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露營時的健康議題,並結合醫藥知識,以幫助大家在大自然...

日本蚊蟲叮咬止癢藥水成分解密!原來含有局部麻醉劑!

不少旅日民眾喜歡購買日本的蚊蟲叮咬止癢藥品。這些產品究竟含有什麼成分,為什麼能達到止癢效果?讓藥師來解密!

幼童遭蚊蟲叮咬險截肢 及時治療保住一條腿

夏天正是蚊蟲活躍的季節,一般而言幼童遭蚊蟲叮咬,家長擔心的是可能傳染日本腦炎,登革熱等疾病。殊不知,幼兒因抵抗力較弱,被蚊蟲叮咬抓破皮,可能引發細菌感染造成蜂窩...

蚊蟲叮咬別亂敷藥,小心潰爛、腫脹兩倍成象腿!

最近皮膚科門診多了許多因為受到蚊蟲叮咬,產生不適,而前來求診的病患。皮膚科主任張景皓表示:隨著夏日即將到來,氣溫逐漸升高,蚊蟲開始滋生。因此,被蚊蟲叮咬而到門診...

祭祖多小心,慎防清明節症候群

【光田沙鹿訊】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要到了,每年的這一天,許多民眾就會出現肌肉酸痛、運動傷害、蚊蟲甚至毒蛇咬傷、中暑或過敏等清明節症候群。光田醫院要特別提醒民眾,掃...

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再添5例,疫情波及安平區

疾病管制局今日公布台南市新增5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其中3例居住於安平區,1例於北區,另1例於安南區,在安平區的病例中,其中2例為母子,其經常返回位於安南區安和...

病媒好季節梅雨季蚊蟲出,容器隨手清─登革熱不近身!

時序入夏,隨著全球暖化效應,不雨酷熱、一雨傾盆,這樣的氣候,正是登革熱病媒蚊孳生的好季節。95年1月至5月22日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共接獲11例登革熱通報個案,...

清明節掃墓 避免腰酸背痛,注意筋骨的保健!

四月五日為清明節,民眾遵循慎終追遠之傳統習俗皆會返鄉祭祖,童綜合醫院家醫科主任黃素雲表示,清明掃墓祭祖勞動時應適時的休息,如適度活動肌肉及筋骨,可避免久未勞動而...

享受大自然的同時做好預防蚊蟲咬傷!

享受大自然的同時做好預防蚊蟲咬傷!

夏季的來臨,蚊蟲也大肆繁殖,在生活中你可有經驗常被蚊子、毛毛蟲等叮得滿頭包!皮膚發癢且奇癢無比並會忍不住用手指不斷的去搔癢,不但是愈抓愈癢且紅腫面積擴大,造成了外觀上及生活上的困擾。童綜合醫院皮膚李俊諒醫師指出被蚊子、毛毛蟲或昆蟲叮咬時,由於這些生物的口腔液體中含有蟻酸,會導致人體微血管擴張產生刺激感,可能引發的症狀有癢、紅、腫、熱、痛、長疹子甚至有人會起小水泡,故平時得做好預防措來保護皮膚。蚊蟲咬傷除了會引起傷口感染的問題外,也可能帶來其他疾病,如日本腦炎、登革熱等等。皮膚發紅發癢時,會忍不住用手指亂抓,加上指甲不乾淨指尖藏污納垢,接觸起包搔抓傷口的地方,很容易在皮膚、肌肉、血管四周的地方遭受細菌感染。李俊諒醫師表示,一般的蟲咬會使用含有輕微類固醇的藥膏、口服抗組織胺劑或依需要給予破傷風疫苗等,大部份都能有效改善,但是,若沒有好轉,紅疹有擴大現象或化膿,或是陸續出現感冒、發燒、嘔吐及四肢無力的症狀時,得必須儘快找醫師進一步檢查,看看是否有細菌感染或傳染病發生,以免延誤病情。李俊諒醫師呼籲喜歡至戶外活動的人們,想儘情享受大自然的擁抱,就得隨時做好預防蚊蟲蛟傷的措施,如到戶外蚊蟲較多的地方,記得帶一些外用的藥膏或驅蟲液,若要席地而坐先鋪個塑膠坐墊;或雙臂、雙腿擦個驅蟲藥膏、噴防蚊液,盡量穿長褲長袖衣物,都是不錯的準備工作,做好以上的準備來讓自己渡過美好的夏天。本文作者:童綜合醫院

蟲蟲危機『隱翅蟲皮膚炎』預防之道就是避免接觸!

蟲蟲危機『隱翅蟲皮膚炎』預防之道就是避免接觸!

文�羅東博愛醫院皮膚科主任 張景皓醫師  長庚醫院皮膚科兼任主治醫師最近在蘭陽地區皮膚科門診常常遇到一些莫名其妙在臉部、頸部、及四肢皮膚產生不規則線狀或糜爛性皮膚病灶的病人,讓我想起小時候一段記憶深刻的回憶。每年放暑假是小時候的我最期待的事,因為可以去郊外踏青,到游泳池戲水,最重要的是睡覺也可以睡到「自然醒」,猶記得有一次我「自然醒」後,突然發現自己的頸部有非常刺痛的感覺,照了照鏡子之後才發現在自己的頸部有好幾條紅色的線狀皮膚病灶,伴隨著破皮及滲出液,隔壁的阿伯跟我說是被「高腳蜘蛛撒尿」,因為實在疼痛難耐,於是便懷著半信半疑的心到皮膚科門診,只見醫生一看就跟我說這是隱翅蟲皮膚炎,並且還熱心地拿隱翅蟲的標本給我看,跟我說它也叫「青螞蟻」,因它類似體型較大的螞蟻。隱翅蟲是一種小甲蟲,在昆蟲的分類屬於鞘翅目隱翅蟲科,其體長約一公分,體寬約零點二公分,因為牠們的翅鞘退化變得不明顯,故名為隱翅蟲。其形狀極似白蟻,但在其胸部呈發亮的鐵青色,故俗稱「青螞蟻」。它喜愛棲息於稻田、草叢、果園、樹林中,所以隱翅蟲皮膚炎較常見於農村或郊區的居民,因為近年都市公園綠化,故偶爾亦可見都會區的受害者。每年的六月到九月是隱翅蟲出沒的高峰期,因為隱翅蟲有趨光的習性,常常會飛至燈火通明的地方,又因其體型細長,常可鑽過家中的紗窗而登堂入室。隱翅蟲對人體的傷害和一般蚊蟲釘咬不同,它並不會螫人,隱翅蟲體內含有一種叫「隱翅蟲素」的毒液,隱翅蟲皮膚炎產生的原因是接觸到其體內毒液而產生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所以當它附著在皮膚表面時,若不傷害它人蟲雙方可以相安無事,但若將其打死或是睡覺時不小心把它壓死,其體液會溢出至皮膚表面,則會造成隱翅蟲皮膚炎,故有人又稱它為「報復蟲」。隱翅蟲皮膚炎的受害者通常是在清早醒來時,突然發現在臉部、頸部、或四肢露出部位有刺痛灼熱感,皮膚病灶通常是不規則線狀的紅疹,常常有水泡及潰爛的現象。皮膚接觸「隱翅蟲素」後很快會形成線狀浮腫的紅斑,接著會變成水泡、潰爛及表皮壞死;若經過適當的照護後,在第三至四天時,水泡會乾掉變成結痂;約一星期傷口可癒合而留下發炎後的色素沉著。但如果照顧傷口不當,有可能會造成續發性細菌感染而引起峰窩性組織炎。除此之外如果不小心用接觸到「隱翅蟲素」的雙手揉眼睛,亦有可能會造成結膜炎。皮膚科醫師通常會視病灶狀況給於口服藥物及藥膏治療,有時候也可給於二至三天的抗生素預防細菌感染。 預防隱翅蟲皮膚炎的根本之道就是避免和隱翅蟲接觸: 1夏天儘量避免至隱翅蟲活動頻繁的區域活動,至郊區遊玩時,  盡可能穿長袖衣服及長褲。 2隱翅蟲有趨光性,就寢時儘量關燈;若居住於郊區,就寢前要  小心檢視床上是否有隱翅蟲,最好關緊門窗並使用蚊帳。 3如果發現隱翅蟲在皮膚上,千萬不要將其打死,可以用口將其  吹走。 4萬一接觸到蟲液,請用大量的清水洗淨;也不可用水揉眼睛,  以免造成結膜炎。 5萬一不幸發現有類似的皮膚病灶,請儘速前往住家附近的皮膚  科就醫。炎熱的盛夏是隱翅蟲等蚊蟲活動的高峰期,只要大家對這些蟲蟲有所認識,懂得適當的防護,相信我們大家都能夠渡過這夏日的蟲蟲危機。本文作者:張景皓醫師

週六清潔日、全家來滅蚊 呼籲全民響應行動

週六清潔日、全家來滅蚊 呼籲全民響應行動

今年為提昇市民生活品質及提醒民眾重視居家環境,台北市特別指示環保局暨衛生局辦理本市滅蚊行動計畫,訂定每週六為本市清潔日,九十二年三月一日至三月十四日第一階段為計畫宣導及整頓環境期,動員民眾一起整頓環境,清除孳生源;三月十五日至四月十五日第二階段為加強環境噴藥及稽查取締期,此外,環保局亦將針對本市公共區域全面進行環境噴藥,撲滅成蚊,以減少蚊蟲孳生。目前蚊子出現的場所大多為地下室、陰暗處、水溝邊、污水槽、草地及積水處等地,據了解這些蚊子多為家蚊(如地下家蚊、熱帶家蚊及三斑家蚊等),雖然與傳染登革熱的病媒蚊—白線斑蚊不同,目前所知並未造成疾病傳播,但已造成民眾困擾及不適,值得重視。防治蚊蟲騷擾的不二法門就是整頓環境,因此提醒民眾清除不必要的堆積物、雜草、垃圾、棚架及樹林;任何積水處都應加以處理,如填平積水坑洞、抽水、施藥或飼養魚類;而地下室之水溝或排氣孔可加網,阻絕成蚊飛入產卵、改善污水槽之人孔蓋之密合度以隔絕蚊蟲出入、亦可使用補蚊燈或殺蟲劑撲滅蟲蚊。而個人防護措施亦不可少,如加裝紗門紗窗,睡覺時懸掛蚊帳、使用捕蚊燈、噴灑殺蟲劑及外出活動時穿著長袖衣褲,並塗抹防蚊液於手、臉等皮膚裸露處。衛生局長邱淑媞表示,雖然目前正值冬季,非登革熱流行季節,在國外及南部疫情發燒的情況下,民眾絕不可掉以輕心,仍要特別呼籲民眾,定期(每週至少一次)清除環境中任何的積水容器(如家中神桌上的花瓶、養萬年青的花瓶、戶外一般儲水備用的桶、缸、廢輪胎、鐵罐、寶特瓶、花盆下之水盤、冰箱的底盤等),才得以徹底滅絕登革熱疫情發生的機會。提醒民眾須提高警覺,防蚊措施對防治登革熱病媒蚊亦有效,讓蚊子遠離我們住家環境,不再威脅我們的健康,希望在夏天之前,能有更健康及安全的環境。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