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使用類固醇治療期間,宜注意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平時須透過適當飲食控制、提升服藥順從性、規律活動,以利血糖控制;但影響血糖除上述因素外,部分藥品的使用也會影響血糖值,甚至導致糖尿病的產生,如類固醇、利尿劑、抗高血壓藥物及抗病毒藥物等。因此糖尿病患者有高血糖反應時,尚須評估藥物引起的可能性。
  
類固醇主要是由人體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荷爾蒙,當身體處於發炎、感染時,腎上腺分泌類固醇抑制發炎反應,增加身體對抗外來的壓力。類固醇也會減少小腸的鈣吸收和抑制成骨細胞的增生,可能會造成骨質疏鬆症及體液留置、消化性潰瘍、口腔黴菌感染、脂肪分佈改變、低血鉀及肌肉病變等副作用。此外,亦會作用於胰臟,刺激α細胞的分泌和β細胞凋亡,導致糖質新生增加、蛋白質分解增加和抑制胰島素分泌,造成胰島素阻抗性增加及周邊對葡萄糖利用之減少,引起高血糖的現象。
  
而其中以高血糖對糖尿病患者影響為最大,血糖的升高導致口渴、多尿、疲倦、飢餓感與代謝紊亂等,也會影響糖尿病患者傷口的癒合能力,增加大小血管併發症的風險,而對於非糖尿病患者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有鑑於此,在使用類固醇緩解疾病同時,建議定期的監測血糖值,防止嚴重高血糖發生,與作為是否需調整藥物的依據。
  
當病人使用類固醇引起血糖控制惡化時,可以依據病人使用類固醇的時間長短、藥物種類與血糖的反應作為藥物選擇依據,以有效的控制血糖。需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的病人,建議使用Metformin或長效型的Sulfonylureas,控制高血糖的反應;短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或類固醇藥物已經開始逐漸減劑量時,則建議改為Meglitinides,因作用時間短,可以減少低血糖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類固醇會減弱骨頭的強度,增加鈣的流失,當再加上使用Thiazolidinediones藥物時,可能因此提高骨質疏鬆併發骨折的發生率。
  
糖尿病患者,須長期(每日服用20mg以上,維持約3至6個月)使用類固醇,當空腹血糖大於140 mg/dl,建議可以開始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1。胰島素的使用劑量,會依據病人的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及類固醇劑量做估算劑量,並依使用類固醇藥物持續時間的不同,選用適切的胰島素。例如,使用短效型的prednisone及 prednisolone(藥效持續約12∼16小時),可以使用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NPH);長效型的dexamethasone(藥效持續約20小時),則建議使用insulin glargin或detemir4。但假若病人正處於急性期或脫水狀態下,使用小量靜脈注射胰島素,維持血糖穩定是必要的方式之一。
  
當病患因其他疾病治療須使用類固醇時,應配合自我血糖監測、更加注意是否出現高血糖現象,並主動告知醫師,作為醫師調整藥物依據。但亦勿過度擔憂藥物可能會引起的高血糖反應,而自行中斷藥物,致延緩疾病的治癒。使用類固醇期間,仍須配合飲食與運動控制,以更有效的穩定血糖,並注意是否有其它干擾因素,以防止產生更嚴重的高血糖反應。

參考文獻:
1.Braithwaite SS, Barr WG, Rahman A, Quddusi S.. Managing diabetes during glucocorticoid therpy. Postgrad Med 1998;104(5):163-176.
2.Thomas Z, Bandali F, McCowen K, Malhotra A. Drug-induced endocrine disorder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 Care Med 2010;38(6):225-226.
3.Chan JC, Cockram CS, Critchley JA. Drug-induced disorders of glucose metabolism :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Drug Saf. 1996;15(2):146-157.
4.Clore JN, Thurby-Hay L. Glucocorticoid-induced hyperglycemia. Endocr Pract.2009;15(5):469-473.
5.Luna B, Feinglos MN. Drug-induced Hyperglycemia. JAMA 2010;286(16):1935-1948.
6.邱飄逸,郭素娥(1999)•認識類固醇的治療與護理•護理雜誌,(46)4,73-79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鹿基分院衛教師 林冠怡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