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狂牛症風暴」再度襲台,消費者應如何

A:

「狂牛症風暴」再度襲台,消費者應如何(自保)「停、看、聽」!
新店慈濟綜合醫院/陳正育營養師
  前不久「毒蠻牛」事件震驚全台視聽,然而,如今又再度爆發美國牛肉被檢驗出有「狂牛症」。這使得全台又籠罩在一片「恐牛」的驚慌之中。姑且不論政府機關重新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的對與錯,目前消費者該如何自保才是最重要的。
狂牛症(mad cow diease)的正式醫學名稱為,牛腦部海棉組織病變(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簡稱BSE),這是一種腦部退化的疾病,得到此病的牛隻發病後,腦組織會迅速地被大量破壞,而形成所謂如海棉般的空洞狀,故稱之為「牛海棉狀腦病變」。由於腦部的破壞使得其掌管的功能失常,因此會表現情緒和行為的異常、平衡的失調和站不穩等症狀,最後終至死亡。而這種病早在1986年於英國就發生過,當時曾造成十幾萬頭牛隻死亡,致使英國的畜牧業損失慘重。甚至此疫情還波及到全歐洲,使得全世界的國家,幾乎紛紛禁令歐洲牛肉進口。
根據研究顯示,狂牛病的致病因子是由一種叫做「普力昂」(Prion)的變性蛋白質所引起了,它具有相當程度的感染性,當它一旦與正常的蛋白質接觸之後,就會使得正常蛋白質變成另外一個具有感染性的「普力昂」。一旦吃到具有這個病的牛腦,就會因此而得病,使腦部神經細胞與脊椎神經被破壞,失去身體平衡等等功能,進而迅速死亡。
所以,選擇吃牛肉時要格外小心,尤其是生吃牛肉的舉動是很危險的。然而,根據研究發現,一般家庭式的高溫加熱也難完全破壞「普力昂」,因此腦與脊椎部分是絕對不可以吃的。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說法,牛奶的傳染性極低,並不會造成感染,可以放心飲用,然而罹患狂牛症的動物屍體,嚴禁將其做為飼料,應該比照法定傳染性動物處理方式,將其迅速焚化,以杜絕傳染。由於狂牛症之病原體,常見於罹患此病牛隻的腦、脊髓、視網膜等組織當中。所以在整件事情尚未澄清之際,無論您在何處,應儘可能避免食用牛的腦、脊髓和其他內臟器官。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美國之外,目前許多個國家被台灣列為狂牛症疫區,其中包括英國、法國、瑞士、德國、日本、加拿大、荷蘭、比利時等。所以,民眾在選購牛、羊肉及其相關製品,甚至是某些萃取自牛、羊骨髓的動物性膠原蛋白化妝品時,一定要睜大眼睛看清楚製造的國家,若發現來自疫區或標示不清的產品,最好一概拒絕購買。
此外,要如何選擇較為安全的牛肉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距牛隻神經系統組織愈近,食用的風險就愈高。所以,當您在選擇牛肉之前請先注意,避免吃牛腦、牛頭肉、牛骨骨髓、牛頭骨、牛頰、牛迴腸及牛脊椎周圍的肉(例如:丁骨牛排)。此外,少買現成的牛絞肉,因為很可能裡頭摻雜牛隻的內臟及骨髓,所以建議您最好買整塊完好的牛肉,然後自行絞碎後使用。對於所謂的組合式肉塊(條)及一些不知用牛的哪一部位加工的食品,例如:披薩配料、熱狗、燻臘香腸等,食用前建議您最好還是三思而後行!

2005-07-02 09:59:09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