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日人氣

      574

      累積人氣

      114

      粉絲數

      1858

      回答數

      11

      文章數
    大內巡迴醫療服務
    2010-04-23 00:00:00 作者:蕭旭峰 分類:心情點滴
      大內鄉,面積9,200公頃,人口數只有11,205人,居民大多數務農,全鄉65歲以上的人口占全鄉人口的20%,是全國平均老年人口10%的兩倍,堪稱老化嚴重的農業之鄉。全鄉十個村僅行政中心所在地的的大內村擁有醫療資源,但也只有一間衛生所、兩家西醫診所及一家牙醫診所而已,其他九個村則完全沒有任何醫療院所。   老化社區的健康狀況通常有以下特性:慢性病多、退化性疾病多,且常常都是多病共身,若再加上就醫的能力差,則這些社區的居民就往往淪為醫療上的弱勢族群。因此提供持續性、週全性及可近性高的醫療資源,讓老人家可以就近在社區接受適當的醫療,避免因就醫不便而拖延病情,不僅可以讓長輩們減少病痛,也可以省下未來因疾病惡化所浪費的醫療資源。     今年七月,為了配合執行「98年度增進偏遠地區健保醫療服務計畫」,在社服部及企劃管理部的幫忙之下,我們拜會了大內鄉衛生所及鄉公所,在社會課杜美如課長的建議之下,選擇了人口數只有1213人的頭社村及760人的曲溪村作為這次巡迴醫療服務的據點。目前的服務內容除了每週一次的定點門診醫療之外,也包括行動不便者或獨居老人的到宅診療的服務,讓不便出門就醫的鄉民也能接受適當的治療。     整體而言,所有看診患者中以骨關節炎及心血管疾病(含高血壓)為最多,分別有35.0%及27.1%的患者有這兩類的問題。曲溪村及頭社村都是老化嚴重的農業村落,在過去以人力為主的時代,長期務農的結果,造成這些年長者多數身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但因為交通不便,加上醫療資源缺乏,這些長輩只能強忍痛楚,或是靠成分不明的電台藥及偏方止痛,很少能到醫院接受適當的治療及處置,加上骨關節炎並不像前幾種疾病有著高危險性,所以患者普遍存著能忍則忍的心態,以至於就醫率偏低。     目前本計畫只能借用頭社村關懷中心及曲溪村北天宮的一隅作為診療站,醫療設備不僅無法跟醫院相比,就連一般診所的規模都不及,而且每次看診只有一位醫師及一位護理人員到站服務。不過所有參與者都對這個服務充滿熱忱,未來除了將持續進行這兩個點的醫療服務之外,也會盡可能改善有缺失的地方,期望能提供醫療弱勢地區最佳的服務,善盡社區醫學的職責。
    建立病患戴口罩的禮貌
    2009-08-29 00:00:00 作者:蕭旭峰 分類:心情點滴
    隨著H1N1疫情的升高,近日門診感冒或是疑似類流感的病患確實增加不少。這些病患往往一來門診就主動要求進行類流感的快速檢驗,看看自己是否感染H1N1,有時病患的症狀並不是非常典型,所以我往往會先詢問病患知不知道H1N1的主要症狀有哪些?結果可能是媒體不間斷報導的關係,大多數的患者都對H1N1的症狀朗朗上口,同時很多病患也會說:「我知道我的症狀不是很像啦!但是為了心安,我還是檢驗一下吧!」這是什麼道理?醫療資源是可以這樣浪費的嗎? 其實門診更常見的怪現象是,明明就咳嗽咳的很厲害,或是發著高燒、一副虛弱無力的樣子了,病患還是不肯戴上口罩。根據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李秉穎醫師的說法,新流感並不像SARS 沒有藥物醫治、死亡率高,所以除非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健康者暫時還不需要戴口罩。現階段坐捷運、火車等大眾運輸工具、進入電影院、或是到戶外的遊樂園,他認為都不需要戴口罩。反倒是出現感冒症狀的人,才是最需要戴口罩的人,台北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文瀚也提醒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的病人,除了就醫,最好待在家裡。如果真要出門,就應戴上口罩,並儘可能不要到公共場所逗留。 希望媒體在反覆報導幾人染病、幾人住院、幾人死亡的同時,也能不斷地提醒民眾,該如何正確防止疫情擴散,建立病人應該戴口罩的觀念。
    當醫師看病猶如刷卡消費時
    2004-09-03 00:00:00 作者:蕭旭峰 分類:心情點滴
    場景一:某月28日,醫院內屬明星級,門診人數經常破百的葉醫師接到院方管理高層的電話:「葉醫師您好,您本月門診給付的限額已於21日達到上限,因此依據健保總額給付的原則,您自21日以後所有看診的業務量,將不計算薪資提成。」換成白話一點說,就是葉醫師於28日被告知,他從21日以後所有門診看診將成為作白功,最後是領不到任何一毛錢。 場景二:某次醫院的院務會議結束後,周醫師被告知:「依據總額給付精神,精算各醫師的用藥成本後,周醫師您每張處方簽的平均藥物費用為40元。」也就是說,周醫師以後看病開藥時,要注意不可以開太多高價位的藥物,否則將會使平均藥物費用過高。 以上兩段故事絕非虛構,而是已經發生的事實。健保局入不敷出早已是眾所皆知的事情了,為了平衡收支,健保當局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其中「總額給付」就是一項用於節流的方法。 雖然其中還牽涉多項指標的評估,但簡單的說,就是不管醫院的成本如何運用,反正健保局就是每個月給醫院一筆固定的金額(會因評量指標的好壞有些許增減)。 雖然說醫院本不應屬營利單位,不過目前大多數醫院都是私人經營。所謂在商言商,要這些醫院經營者不以賺錢為目的似乎不太可能。因此醫院遇到這種情況,想出來的因應之道就是如上述兩種方法:第一、減少門診患者就診人次,第二、降低藥物價格減少成本。對於前者,好一點的做法是幫醫師限制門診掛號人數,嚴格一點的就是超過規定人數之後不給醫師薪資。於是病人看診權利受到影響,常常想看的或是固定看診的醫師因為已經滿額,結果看不到。要不然就是醫師到了月底經常找藉口停診或找人代診。對於後者,就是限制醫師用藥總價,或是用低價藥物取代高價藥物來因應。 健保局原本是希望利用「總額給付」的方法,來減少不必要的看診浪費。也就是希望醫師可以給一個月藥物的穩定病人,就不要叫他每週回診一次;或是減少今天安排檢查,然後幾天後回診看報告這類的不必要門診浪費。同時也希望藉此改正國人愛吃藥的習慣,不必要的藥物就不開(例如:胃藥),甚至培養病人不是每次看病就一定要拿藥的習慣。 這些想法原本是非常正面的,也是應該努力的方向。但是健保局卻忽略現實執行面的困難,只有一再以道德勸說的方式,要求醫院不可拒看病人,不可用次等藥物取代等等。實際上,現在醫院多為財團化,要求醫院不要賺錢是不可能的,所以醫院只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用各種方法來壓低院方營運成本,最後結果當然還是要由病患承受。 因此將來醫師看病都會有如信用卡一般,有一個消費(看診)額度,額度達到上限之後,就不能再消費(看診)了。或許阿Q一點的來想,這樣也不錯,醫師的生活品質可能可以提升一點,當月底達到限額時,就可以停診不用上班了。每個月如果月初拼一點,搞不好一個月工作個二十天就可以休息了,家庭生活與親子關係都可以改善很多。 但是病人呢?
    德政竟成健保虧損之因
    2004-07-08 00:00:00 作者:蕭旭峰 分類:心情點滴
    健保財務困難的原因很多,不論是藥價黑洞也好,不論是民眾醫療觀念偏差也好,甚至是保費費基不公平或費率偏低也罷,這些都是專家學者眼中的問題。看在一般升斗小民的眼裡,這些問題太複雜,也太深奧了,甚至還帶點政治味。 反而是經常發生在一般民眾週遭,俯拾皆是的醫療浪費,往往是讓我們這些健保使用者憤恨不平,但卻又從不見專家學者及健保單位的重視。 舉例來說:內政部日前補助三歲以下孩童就醫部分負擔的政策,原本在不景氣的時後對中低收入家庭而言的確是一項德政。沒想到這項美意竟然成為部分醫師用來作為增加個人收入的方法,而且這樣的醫師還不在少數。其實了解健保的人都知道,兒童部分負擔免收之後,並非讓醫療院所損失了這筆收入,只不過是把這筆原來直接向病患收取的現金改為日後向健保局領取而已。其間的差異不過是早一點或晚一點拿到錢罷了。沒想到居然會有醫師光明正大貼出公告說因為少收了這個部分負擔,所以必須將原來開三天份藥物的病人都改為只開兩天份的藥。 這樣的行為不僅收入根本不會減少,反而有可能因為增加病人看病的次數而增加,同時健保局也將因為病患看診次數的增加而支出額外的費用。 因此希望健保當局能注意這個現象,並且公開在媒體澄清這個事實,讓一般民眾了解真相,不要讓已經虧損連連的健保財務再雪上加霜了。
    興趣讓他更健康
    2004-07-02 00:00:00 作者:蕭旭峰 分類:心情點滴
    五歲的兒子翔翔雖然個頭小小的,但平時活潑好動,整日跑跑跳跳,似乎有永遠用不完的精力。去年夏天全家到墾丁旅遊時,就特地帶他到墾丁森林遊樂區走走,順便也可以接受芬多精森林浴的洗禮。翔翔原本就是一個喜愛到戶外完耍的小朋友,當時認為他應該會盡情陶醉於森林遊樂區的大自然之中。沒有到才走到約三分之一的路程時,他就開始興趣缺缺,一直喊腳酸,頻頻問何時會到出口,使得一趟原本充滿期待的行程只得草草結束。 墾丁森林遊樂區一圈的行程確實是有點距離,很多平常缺乏運動的大人也不容易輕輕鬆鬆地走完行程,更何況是一個未滿五歲的小朋友。不過我是希望趁著小朋友在還沒有課業壓力的學齡前,就能先將體力練好,為將來的身體健康奠下基礎。因此在去年的墾丁之旅後,就一直在想辦法讓翔翔可以走的更健康、走的更輕鬆。 後來發現翔翔開始喜歡昆蟲,在電視上看到動物頻道介紹昆蟲時,會纏著大人問東問西,也會想知道到哪裡可以抓到這樣的昆蟲。於是便開始購買一些昆蟲圖鑑來滿足他的求知慾,同時也藉著這個理由開始了我們鍛鍊體力及腳力的行程。我開始帶著他到鄰近的山區、水邊觀賞及採集各類昆蟲,由於翔翔對昆蟲有股莫名的喜愛,所以往往在他開始覺得腳酸疲累時,只要告訴他前面可能還有什麼有趣的昆蟲時,他就會再鼓起力氣往前搜尋。漸漸地小翔翔可以走的距離愈來愈遠,步伐也愈來愈輕快。 最近一次帶他到藤枝森林遊樂區,他居然不輸大人,從頭到尾不僅走完全程,而且沿途還可以不放過路邊、樹梢的各種蝴蝶、昆蟲,一路上滔滔不絕地說著他所觀察到的各種生態。 從去年夏天至今,藉由滿足小孩子的一項興趣,不僅讓他身體健康了、腳力增強了,還學了很多將來在課堂上學不到、考試也可能永遠考不到的東西。而且也讓小孩及我更進一步地貼近大自然,同時也讓我們的親子關係更融洽,真可以說是一舉數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