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蓼

辣蓼
    別名

    辣蓼別名

    辣蓼草、旱苗蓼
    主治

    辣蓼主治

    痢疾(腹瀉),腸炎,食滯,皮膚瘙癢。
    功效與作用

    辣蓼功效與作用

    除濕,化滯,滅蛆。
    用途分類

    辣蓼用途分類

    祛濕藥(芳香化濕藥)
    用法與用量

    辣蓼用法與用量

    內服:15~30克,煎湯。外用:適量,煎湯清洗患部。
    禁忌

    辣蓼使用禁忌

    具小毒,建議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具小毒,孕婦禁用。

    辣蓼的基原

    蓼科(Polygonaceae)植物辣蓼Polygonum flaccidum Meisn之乾燥全草。

    辣蓼的拉丁生藥名

    Herba Polygoni Pubescentis

    辣蓼的英文名

    Red-knees Herb

    辣蓼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性溫,歸脾經,歸胃經,歸大腸經

    辣蓼的化學成分

    正癸烷、檸檬烯、正十一烷等揮發油、鞣質。

    辣蓼的性狀

    莖紅色或青色圓柱形,直徑3~4毫米。葉互生,卵狀披針形,長5~ 12公分,寬0.8~1.6公分,綠色帶「八」字形黑斑。穗狀花序,小花粉紅色。氣微辛燥,味辛辣。

    辣蓼的藥用部位

    乾燥全草。

    辣蓼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秋採收,去除雜質後晒乾。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乾燥容器保存。

    辣蓼的產地

    生於近水草地、流水溝中或陰濕處。分布中國。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