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馬貫眾

綿馬貫眾
    別名

    綿馬貫眾別名

    貫節、貫中、管仲、鳳尾草、百頭
    主治

    綿馬貫眾主治

    蟲積腹痛,熱毒瘡瘍,痄腮腫痛,崩漏(月經不正常,大量出血或持續出血不停)。
    功效與作用

    綿馬貫眾功效與作用

    驅蟲,止血,清熱解毒,抗癌,促進血液凝固,防治流感,對特定病毒具抑制作用,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和皰疹病毒。
    用途分類

    綿馬貫眾用途分類

    驅蟲藥
    用法與用量

    綿馬貫眾用法與用量

    內服:4.5~9克,煎湯;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塗。
    禁忌

    綿馬貫眾使用禁忌

    具小毒。脾胃虛寒、陰虛內熱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具小毒,孕婦禁用。

    綿馬貫眾的基原

    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植物粗莖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之乾燥根莖。

    綿馬貫眾的拉丁生藥名

    Dryopteridis Crassirhizomatis Rhizoma

    綿馬貫眾的英文名

    Male Fern Rhizome

    綿馬貫眾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微寒,歸肝經,歸胃經

    綿馬貫眾的化學成分

    根莖含綿馬酸類、黃綿馬酸類、白綿馬素、東北貫眾素;葉含東北貫眾醇、東北貫眾醇乙酯。

    綿馬貫眾的性狀

    黃棕色~黑棕色略彎長倒卵形,長10~20公分,直徑5~8公分,密生扁圓柱形葉柄基及鱗片,並有彎曲的鬚根。斷面深綠~至棕色,有黃白色長圓形小點。氣特異,味初淡而微澀,後漸苦辛。

    綿馬貫眾的藥用部位

    乾燥根莖。

    綿馬貫眾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秋季採挖,削去葉柄、鬚根並洗淨,整個或切成兩半後晒乾。

    綿馬貫眾的產地

    生於林下沼澤地、濕地。分布於黑龍汀、吉林、遼寧、內蒙古。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