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甘子

餘甘子
    別名

    餘甘子別名

    餘甘、庵摩勒、庵摩落迦果、土橄欖、望果、油甘子、牛甘子
    主治

    餘甘子主治

    血熱血瘀,消化不良,腹脹,咳嗽,喉嚨痛,口乾。
    功效與作用

    餘甘子功效與作用

    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抑菌,降血脂。
    用途分類

    餘甘子用途分類

    消導藥
    用法與用量

    餘甘子用法與用量

    內服:3~9克,煎湯服。
    禁忌

    餘甘子使用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餘甘子的基原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餘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之乾燥成熟果實。

    餘甘子的拉丁生藥名

    Phyllanthi Fructus

    餘甘子的英文名

    Emblic Leafflower Fruit

    餘甘子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味酸,味澀,性涼,歸肺經,歸胃經

    餘甘子的化學成分

    果實含沒食子酸、鞣料雲實精、原訶子酸、羽扇豆醇(Lupeol)、訶黎勒酸、訶子酸、鞣質;乾果含粘酸;果皮含沒食子酸、油柑酸、餘甘子酚;種子含固定油。

    餘甘子的性狀

    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2~2公分。表面棕褐色或墨綠色,有淺黃色顆粒狀突起,具皺紋及不明顯的6棱,果梗長約1毫米。外果皮厚1~4毫米,質硬而脆。內果皮黃白色,硬核樣,表面略具6棱,背縫線的偏上部有數條筋脈紋,乾後可裂成6瓣,種子6,近三棱形,棕色。氣微,味酸澀,回甜。

    餘甘子的藥用部位

    乾燥成熟果實。

    餘甘子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冬季至春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去除雜質後乾燥。

    餘甘子的產地

    生於山坡、灌叢中、路邊。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台灣。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