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椒

竹葉椒
    別名

    竹葉椒別名

    山椒、狗花椒、花胡椒、雞椒
    主治

    竹葉椒主治

    脘腹冷痛,寒濕吐瀉,蛔厥腹痛,齲齒牙痛,濕疹,疥癬(皮膚病徵狀)癢瘡。
    功效與作用

    竹葉椒功效與作用

    溫中燥濕,散寒止痛,驅蟲止癢。
    用途分類

    竹葉椒用途分類

    溫裏藥
    用法與用量

    竹葉椒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9克;研末,1~3克。外用:適量,煎水洗;或含漱;或酒精浸泡外塗抹;或研粉塞入齲齒洞中;或新鮮藥材搗爛敷於患部。
    禁忌

    竹葉椒使用禁忌

    具小毒,不可過量或長期服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具小毒,孕婦禁用。

    竹葉椒的基原

    芸香科(Rutaceae)植物竹葉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之乾燥成熟果實。

    竹葉椒的拉丁生藥名

    Capsici Fructus

    竹葉椒的英文名

    Bambooleaf Prickleyash

    竹葉椒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味微苦,性溫,歸胃經,歸脾經

    竹葉椒的化學成分

    揮發油、木蘭花鹼、竹葉椒鹼等。

    竹葉椒的性狀

    紅棕色~褐紅色球形小分果1~2,直徑4~5毫米,頂端具細小喙尖。內果皮淡黃色,種子深黑色圓珠形,種臍圓形。氣香,味麻而涼。

    竹葉椒的藥用部位

    乾燥成熟果實。

    竹葉椒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6~8月果實成熟時採收,晒乾果皮並去除種子。
    2. 儲藏:置陰涼通風處,乾燥密蓋容器保存。

    竹葉椒的產地

    生於海拔2300公尺以下的山坡疏林、灌叢中及路旁。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陝西、甘肅、台灣。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