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

白屈菜
    別名

    白屈菜別名

    地黃連、牛金花、斷腸草
    主治

    白屈菜主治

    胃脘攣痛,咳嗽,氣喘,百日咳,水腫。
    功效與作用

    白屈菜功效與作用

    破瘀止血,解痙止痛,止咳平喘。
    用途分類

    白屈菜用途分類

    祛痰藥(止咳平喘藥)
    用法與用量

    白屈菜用法與用量

    內服:9~18克,煎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於患部。
    禁忌

    白屈菜使用禁忌

    脾胃虛寒者禁用。具毒性,用量不可多。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具毒性,孕婦禁用。

    白屈菜的基原

    罌粟科(Papaveraceae)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之乾燥帶花全草。

    白屈菜的拉丁生藥名

    Chelidonii Herba

    白屈菜的英文名

    Greater Celandine Herb

    白屈菜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涼,有毒,歸肺經,歸胃經

    白屈菜的化學成分

    白屈菜鹼、白屈菜紅鹼、白屈菜酸、血根鹼、氧化白屈菜鹼、白屈菜醇、原阿片鹼、β-別隱品鹼、小蘗鹼、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皂苷、強心苷、黃酮醇。

    白屈菜的性狀

    根圓柱形,多有分枝,密生鬚根。莖黃綠色帶白粉乾癟中空。葉互生,1~2回羽狀分裂,邊緣有缺刻,上表面黃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具白色柔毛。黃色卵圓形花瓣4,雄蕊多數,雌蕊1枚。蒴果細圓柱形。黑色卵狀細小種子多數。氣微,味微苦。

    白屈菜的藥用部位

    乾燥帶花全草。

    白屈菜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5~7月花開時採收,置通風處乾燥,切段。

    白屈菜的產地

    生於山坡或山谷林邊草地。分布於東北、江蘇、山東。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