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王不留行

廣東王不留行
    別名

    廣東王不留行別名

    薜荔果、饅頭果、涼粉果、留行殼
    主治

    廣東王不留行主治

    血瘀氣滯,經閉(連續停經3個月以上),乳汁不通。
    功效與作用

    廣東王不留行功效與作用

    活血通經,下乳,消腫。
    用途分類

    廣東王不留行用途分類

    活血祛瘀藥(活血調經藥)
    用法與用量

    廣東王不留行用法與用量

    內服:9~15克;新鮮藥材則100~150克,煎服;或搗汁;或浸酒;或研末。外用:搗汁塗;或煎水熏洗。
    禁忌

    廣東王不留行使用禁忌

    孕婦、血虛無血瘀氣滯者均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廣東王不留行的基原

    桑科(Moraceae)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之乾燥花序托。

    廣東王不留行的拉丁生藥名

    Receptaculum Fici Pumilae

    廣東王不留行的英文名

    Receptacle of Inflorescence of Creeping Fig

    廣東王不留行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味微澀,性平,歸胃經,歸肝經,歸大腸經

    廣東王不留行的化學成分

    王不留行黃酮苷、王不留行皂苷、麥藍菜咕噸酮、王不留行咕噸酮、中肌醇、葡萄糖、蘆丁、β-谷固醇、蒲公英固醇醋酸酯、β-香樹脂醇醋酸酯等;瘦果含凝膠質。

    廣東王不留行的性狀

    倒卵狀圓錐形或長橢圓形,多已縱切成2瓣或4瓣。外表面黃綠色或灰黃色,內表面紅棕色或黃棕色。氣微,味微澀。

    廣東王不留行的藥用部位

    乾燥花序托。

    廣東王不留行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秋季摘取近成熟的隱頭花序托,縱剖成2瓣或4瓣,去除瘦果後晒乾。

    廣東王不留行的產地

    常攀附於殘牆破壁上、老樹樹幹上、岩石上。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