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莧菜

刺莧菜
    別名

    刺莧菜別名

    刺莧、野刺莧
    主治

    刺莧菜主治

    赤白痢疾(兒童腹瀉)、濕熱腹痛、痔瘡出血、白濁(尿液出現白色混濁物)、血淋(尿中帶血)、皮膚濕疹。
    功效與作用

    刺莧菜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
    用途分類

    刺莧菜用途分類

    止血藥(涼血止血藥)
    用法與用量

    刺莧菜用法與用量

    內服:15~60克,煎服。外用:新鮮藥材適量,搗爛敷於患部。
    禁忌

    刺莧菜使用禁忌

    陰盛陽虛體質、脾虛便溏(體質降低、身體難排水、糞便不成形)、慢性腹瀉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性涼,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刺莧菜的基原

    莧科(Amaranthaceae)植物刺莧Amaranthus spinosus L.之乾燥全草。

    刺莧菜的拉丁生藥名

    Herba Seu Radix Amaranthi

    刺莧菜的英文名

    Spiny Amaranth Herb

    刺莧菜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味淡,性涼,歸胃經,歸脾經,歸大腸經

    刺莧菜的化學成分

    根含α-菠菜固醇、混合皂苷、齊墩果酸皂苷元;莖葉含α-菠菜固醇、三十一烷。

    刺莧菜的性狀

    根圓錐形。莖淡黃色或淡黃綠色圓柱形,長30~70公分,直徑0.3~0.5公分,上部有微毛,斷面類白色。葉互生,灰綠色長卵形。穗狀花序密生小花。花單性,雌雄同株。胞果卵形。種子黑色細小。氣微,味淡。

    刺莧菜的藥用部位

    乾燥全草。

    刺莧菜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全年皆可採收,去除鬚根後洗淨晒乾。

    刺莧菜的產地

    生於村莊旁空曠荒地。分布於西北、中南、華東、華南、西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