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盆草

垂盆草
    別名

    垂盆草別名

    鼠牙半支、瓜子草、佛指甲、狗牙草、山護花、狗牙瓣、地蜈蚣草
    主治

    垂盆草主治

    濕熱黃疸,小便不利(不順暢),急或慢性肝炎。
    功效與作用

    垂盆草功效與作用

    清利濕熱,解毒。
    用途分類

    垂盆草用途分類

    利水滲濕藥(利濕退黃藥)
    用法與用量

    垂盆草用法與用量

    內服:15~30克,新鮮藥材則30~120克,煎湯;或搗成汁。外用:搗爛敷於患部;或製成軟膏使用。
    禁忌

    垂盆草使用禁忌

    性涼,脾虛腹瀉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性涼,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垂盆草的基原

    景天科(Crassulaceae)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之全草。

    垂盆草的拉丁生藥名

    Sedi Herba

    垂盆草的英文名

    Stringy Stonecrop Herb

    垂盆草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味淡,性涼,歸肝經,歸膽經,歸小腸經

    垂盆草的化學成分

    甲基異石榴皮鹼、N-甲基異石榴皮鹼等生物鹼、景天庚糖、葡萄糖、蔗糖、果糖等醣類、垂盆草苷、胺基酸、槲皮素(Quercetin)、山柰素、異鼠李素、消旋甲基異石榴皮鹼、二氧異石榴皮鹼。

    垂盆草的性狀

    莖纖細,長可達20公分以上,部分節上可見纖細的不定根。3葉輪生,葉片肉質綠色倒披針形~矩圓形,長1.5~2.8公分,寬0.3~0.7公分。氣微,味微苦。

    垂盆草的藥用部位

    全草。

    垂盆草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7月採收,洗淨後新鮮使用​​,或用開水燙過再晒乾,去除泥沙、雜質後切段。

    垂盆草的產地

    生於山坡、岩石的石隙、溝邊、路旁濕潤處。分布於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湖北、華東。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