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爪大黃

雞爪大黃
    別名

    雞爪大黃別名

    將軍、川軍、錦紋大黃
    主治

    雞爪大黃主治

    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消化不良),瀉痢(腹瀉),濕熱黃疸,血熱吐衄(出血),眼睛發紅,喉嚨腫痛,腸癰腹痛,瘀血,月經不正常,跌撲損傷,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功效與作用

    雞爪大黃功效與作用

    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用途分類

    雞爪大黃用途分類

    瀉下藥(攻下藥)
    用法與用量

    雞爪大黃用法與用量

    內服:3~30克,加水煎煮。外用:適量,研磨成末調敷於患部。
    禁忌

    雞爪大黃使用禁忌

    脾胃虛寒、氣血虛弱者慎用。女性月經期間、生產過後及哺乳期均需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雞爪大黃的基原

    蓼科(Polygonaceae)植物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之乾燥根及根莖。

    雞爪大黃的拉丁生藥名

    Rheum tanguticum Root

    雞爪大黃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寒,歸脾經,歸胃經,歸大腸經,歸肝經,歸心包經

    雞爪大黃的化學成分

    蒽醌類衍生物、萘衍生物、鞣質。

    雞爪大黃的性狀

    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3~ 17公分,直徑3~ 10公分。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紅棕色,殘留的外皮棕褐色,斷面顆粒性淡紅棕色或黃棕色;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黏牙,有沙粒感。

    雞爪大黃的藥用部位

    乾燥根及根莖。

    雞爪大黃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秋季末期莖葉枯萎時或隔年春天發芽前採挖,去除細根後刮去外皮,可切瓣或段,用繩子串聯成串或直接乾燥。

    雞爪大黃的產地

    生於山地的林緣或草坡。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西藏。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