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破石

穿破石
    別名

    穿破石別名

    地棉根、川破石 、黃蛇、鐵籬根、九層皮、柘根、山黃箕
    主治

    穿破石主治

    風濕麻痺疼痛,跌打損傷,黃疸,腮腺炎,肺結核,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淋濁(小便每次量不多,需多次排出),蠱脹,經期不正常停止,勞傷咳血。
    功效與作用

    穿破石功效與作用

    祛風通絡,清熱除濕,解毒消腫,抗結核桿菌。
    用途分類

    穿破石用途分類

    祛風濕藥(祛風濕清熱藥)
    用法與用量

    穿破石用法與用量

    內服:9~30克,新鮮藥材可至120克,煎湯;或浸酒;或研入末。外用:適量,搗爛敷於患部。
    禁忌

    穿破石使用禁忌

    性涼,脾胃虛寒者慎用,不可過量。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性涼,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穿破石的基原

    桑科(Moraceae)植物構棘Maclura cochinchinensis (Lour) Corner或柘樹M. tricuspidata Carr.之根。

    穿破石的拉丁生藥名

    Radix Maclurae

    穿破石的性味與歸經

    味微苦,味淡,性涼,歸心經,歸肝經

    穿破石的化學成分

    柘樹異黃酮A、3'-O-甲基香豌豆苷元、去氫木香內酯、亞油酸甲酯。

    穿破石的性狀

    黃色或橙紅色圓柱形,直徑1.5~2.5公分。斷面皮部薄,灰黃色,木部黃色。氣微,味淡。

    穿破石的藥用部位

    根。

    穿破石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全年皆可採挖,去除泥土、鬚根後晒乾,或新鮮時洗淨切片後晒乾。或新鮮使用。

    穿破石的產地

    生於山坡、溪邊灌叢中或山谷、林緣等。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