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葉根

白背葉根
    別名

    白背葉根別名

    白膜根、白朴根
    主治

    白背葉根主治

    慢性肝炎,肝脾腫大,腸炎,脫肛,淋濁(小便每次量不多,需多次排出),疝氣,子宮下垂,帶下(女性私密處流出白帶),眼睛發紅腫痛,耳內流膿。
    功效與作用

    白背葉根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益氣固脫,疏肝活血。
    用途分類

    白背葉根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燥濕藥)
    用法與用量

    白背葉根用法與用量

    內服:15~30克,煎服。外用:適量,浸酒,滴入耳朵。
    禁忌

    白背葉根使用禁忌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白背葉根的基原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白背葉Mallotus apelta (Loureiro) Mueller Argoviensis.之乾燥根。

    白背葉根的拉丁生藥名

    Radix Et Rhizoma Malloti Apeltae

    白背葉根的英文名

    Whitebackleaf Mallotus Root

    白背葉根的性味與歸經

    味微澀,味微苦,性平,歸肝經

    白背葉根的化學成分

    酚類、胺基酸、鞣質、醣類、固醇類。

    白背葉根的性狀

    灌木或小喬木。枝幹、葉柄和花序皆覆蓋著灰白色星狀茸毛。葉為互生葉,葉片為圓卵形,上面密布紅色腺點,具葉柄。花為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雌雄異株,單性花,無花瓣。藥用部位--根為不規則塊狀或圓柱狀,表面呈黑褐色,質堅硬不易折。微弱氣味,帶有微苦味。

    白背葉根的藥用部位

    乾燥根。

    白背葉根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全年皆可採挖,去除鬚根及泥沙,洗淨後切成塊、片,晒乾。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乾燥容器保存。

    白背葉根的產地

    生於山谷、村邊、路旁、灌木叢、草叢中。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湖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