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漿草

酢漿草
    別名

    酢漿草別名

    酸箕、三葉酸草、醋母草、酸迷迷草、鋪地蓮
    主治

    酢漿草主治

    濕熱泄瀉,痢疾(腹瀉),血淋(尿中帶血),小便不利,感冒發熱(發燒),喉嚨腫痛,牙齒牙齦腐爛,口舌生瘡,燙火灼傷,蛇咬傷,腳部長癬,濕疹。
    功效與作用

    酢漿草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涼血散瘀,解毒消腫,對特定菌種具抑制作用,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
    用途分類

    酢漿草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燥濕藥)
    用法與用量

    酢漿草用法與用量

    內服:10~30克,研入末;或新鮮藥材絞碎成汁飲用。外用:適量,加水煎煮後清洗患部或漱口;或搗爛敷於患部;或搗汁塗抹於患部。
    禁忌

    酢漿草使用禁忌

    體質虛寒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性寒,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酢漿草的基原

    酢漿草科(Oxalidaceae)植物酢漿草Oxalis corniculata L.之全草。

    酢漿草的拉丁生藥名

    Herba Oxalidis Corniculatae

    酢漿草的英文名

    Creeping Woodsorrel Herb

    酢漿草的性味與歸經

    味酸,性寒,歸肝經,歸肺經,歸膀胱經

    酢漿草的化學成分

    抗壞血酸、去氫抗壞血酸、丙酮酸、乙醛酸。

    酢漿草的性狀

    多年生草本。莖為葡服莖,具分支,節處生根。葉為互生掌狀複葉,具長葉柄。花為傘狀花序腋生,5瓣黃色花朵。蒴果似圓柱狀,覆蓋柔毛,成熟時自動裂開會彈出扁卵狀褐色小種子。微弱氣味,帶有酸味。

    酢漿草的藥用部位

    全草。

    酢漿草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秋季採收,晒乾或新鮮使用。以全乾燥、重量輕、外觀綠色、莖葉多者為佳。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乾燥容器保存。

    酢漿草的產地

    生於路旁、田園、住宅及溝邊等較濕潤處。分布於中國。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