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牡丹

臭牡丹
    別名

    臭牡丹別名

    臭八寶、大紅花、臭芙蓉、臭桐根
    主治

    臭牡丹主治

    乳腺炎,關節炎,濕疹,牙痛,痔瘡,脫肛,子宮脫垂,高血壓。
    功效與作用

    臭牡丹功效與作用

    祛風除濕,平肝潛陽,消腫解毒,抑菌,增加免疫功能,提升子宮韌帶張力。
    用途分類

    臭牡丹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解毒藥)
    用法與用量

    臭牡丹用法與用量

    內服:10~15克,新鮮藥材則30~60克,加水煎服。外用:晒乾莖葉適量,研磨成粉後,夾在單層紗布中,用溫開水浸濕敷於患部,每日一次即可治療治療濕疹及定位性藥疹。
    禁忌

    臭牡丹使用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用,不可過量。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臭牡丹的基原

    馬鞭草科(Verbenaceae)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之乾燥地上部分或帶根全株。

    臭牡丹的拉丁生藥名

    Herba Clerodendri Bungei

    臭牡丹的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Rose Glorybower

    臭牡丹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味辛,性平,歸心經,歸胃經,歸大腸經

    臭牡丹的化學成分

    有機酸、萜類、臭牡丹固醇;葉含生物鹼;莖葉含乳酸鎂、琥珀酸、茴香酸、香草酸。

    臭牡丹的性狀

    落葉灌木。肉質根,表面為灰棕色,具有明顯縱溝紋。灰褐色莖為圓柱狀,上面有隆起的皺紋,節處可見葉柄痕,質硬不易斷。葉為對生葉,具長葉柄,兩面皆覆蓋柔毛。花為頭狀花序頂生,玫瑰紅花瓣。

    臭牡丹的藥用部位

    乾燥地上部分或帶根全株。

    臭牡丹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季開花時採收,去除雜質後切段晒乾。以莖枝粗壯、灰棕色、散發臭氣者為佳。

    臭牡丹的產地

    生於曠野、荒坡、溝邊及林緣。分布於河北、河南、陝西、山西、湖南、湖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