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螵蛸

海螵蛸
    別名

    海螵蛸別名

    墨魚骨、烏賊骨、墨魚蓋、烏鍘骨
    主治

    海螵蛸主治

    血枯,血瘕,血崩,血閉,腹痛環臍,陰蝕腫痛,瘧痢疳蟲,目翳淚出,聤耳出膿,肝腎經病,胃潰瘍,吐血,衄血,赤白帶下(女性私密處流出白帶),遺精(精液自動流出體外)滑精,潰瘍病。
    功效與作用

    海螵蛸功效與作用

    走血,和血,通血脈,袪寒濕,收斂,制酸,止血,制酸止痛,止瀉。
    用途分類

    海螵蛸用途分類

    收澀藥(固精縮尿止帶藥)
    用法與用量

    海螵蛸用法與用量

    內服:3~12克,或研粉1~4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患部。
    本草備要:骨,魚鹵浸黃用。
    禁忌

    海螵蛸使用禁忌

    陰虛多熱者慎用,久服易致便秘。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方劑

    處方內有海螵蛸的中藥方劑

    調經丸消癭五海飲四海舒鬱丸四烏鰂骨一蘆茹丸清腎湯安衝湯固衝湯

    海螵蛸的基原

    烏賊科(Sepiidae)動物無針烏賊Sepiella inermis (Van Hasselt) 或金烏賊Sepia esculenta Hoyle之乾燥內殼。

    海螵蛸的拉丁生藥名

    Sepiae Endoconcha

    海螵蛸的英文名

    Cuttlebone

    海螵蛸的性味與歸經

    味鹹,味澀,性微溫,歸肝經,歸腎經

    海螵蛸的化學成分

    碳酸鈣、甲殼質。

    海螵蛸的性狀

    1. 出東海,亦名墨魚。
    2. 無針烏賊:扁平長橢圓形,長9~14公分,寬2.5~3.5公分,厚1.2~1.5公分。背面有磁白色脊狀隆起,兩側略顯微紅色,腹面白色,斷面白色,粉質。微有腥氣,味微鹹。
    3. 金烏賊:長13~23公分,寬5~7公分,厚0.8~1.2公分。
    4. 粉末類白色。氣微腥,味微鹹。

    海螵蛸的藥用部位

    乾燥內殼。

    海螵蛸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收集春、夏季海邊或海灘上的烏賊骨,以淡水漂淨,晒乾。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

    海螵蛸的產地

    生活於深海中,每年春夏間,從越冬的深海區向島嶼附近淺海處進行產於卵洄游。分布於中國各海域。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