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子

黃藥子
    別名

    黃藥子別名

    黃獨、黃金山藥、黃藥根
    主治

    黃藥子主治

    喉嚨腫痛,蛇蟲咬傷,甲狀腺腫脹。
    功效與作用

    黃藥子功效與作用

    清熱,涼血,解毒,消癭(甲狀腺功能亢進),抗菌,抗甲狀腺腫大,降血糖,興奮子宮平滑肌。
    用途分類

    黃藥子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解毒藥)
    用法與用量

    黃藥子用法與用量

    內服:3~6克,加水煎服。外用:搗爛敷於患部;或研磨成末調敷於患部。
    禁忌

    黃藥子使用禁忌

    具明顯肝腎毒性,脾胃虛弱及肝腎功能不正常者慎用,不宜過量。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黃藥子的基原

    薯蕷科(Dioscoreaceae)植物黃獨Dioscorea bulbifera L.之乾燥塊莖。

    黃藥子的拉丁生藥名

    Rhizoma Dioscoreae Bulbiferae

    黃藥子的英文名

    Potato Yam Tuber

    黃藥子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平,歸肝經,歸心經

    黃藥子的化學成分

    黃藥子素A-D、草酸鹽、薯蕷皂苷、薯蕷毒皂苷,均具有毒性。

    黃藥子的性狀

    多年生纏繞藤本。塊莖成球狀,呈綠白色或淡棕色、具稜線卻無毛。葉為互生,卵形倒三角形,葉緣光滑。花為穗狀花序叢生,呈紫色或綠白色花,無花柄。藥用部位切成片狀後,表面為棕黑色,具皺紋。質堅脆易斷,微弱氣味,具苦味。

    黃藥子的藥用部位

    乾燥塊莖。

    黃藥子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秋季採挖,去除莖葉後洗淨,橫切成寬1~1.5公分的片狀再晒乾。

    黃藥子的產地

    生於河谷旁、山谷陰濕地或村邊林蔭下。分布於河南、陝西、華東、中南、華南、西南、台灣南部和高山上。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