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丁

苦地丁
    別名

    苦地丁別名

    地丁、地丁草、小雞菜、扁豆秧
    主治

    苦地丁主治

    流行性感冒,喉嚨腫痛,丹毒。
    功效與作用

    苦地丁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對特定菌種具抑制作用,如:肺炎鏈球菌、卡他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
    用途分類

    苦地丁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解毒藥)
    用法與用量

    苦地丁用法與用量

    內服:9~15克,煎湯。外用:適量,煎湯後清洗患部。
    禁忌

    苦地丁使用禁忌

    體虛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苦地丁的基原

    罌粟科(Papaveraceae)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之乾燥全草。

    苦地丁的拉丁生藥名

    Corydalis Bungeanae Herba

    苦地丁的英文名

    Bunge Corydalis Herb

    苦地丁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寒,歸心經,歸肝經,歸大腸經

    苦地丁的化學成分

    紫堇醇靈鹼、乙酰紫堇醇靈鹼、四氫黃連鹼等生物鹼。

    苦地丁的性狀

    多年生草本。整株無毛覆蓋,主根為圓錐形,表面呈棕黃色。灰綠色的莖,細長多分支。葉為二回羽狀複葉,上下面皆為灰綠色。淡紫色花為總狀花序。黑色蒴果呈扁平長圓形,具光澤。微弱氣味,有苦味。

    苦地丁的藥用部位

    乾燥全草。

    苦地丁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季花果期採收,去除雜質後晒乾。

    苦地丁的產地

    生於山溝、曠地、林緣。分布於遼寧、河北、內蒙古、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寧夏。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